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据记载,北宋东京宣德楼南边一条“车驾出入”的御街及其两边的御廊,也“许市人买卖于其间”。这反映了(     
A.市场管理的取消B.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C.皇室权威的削弱D.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2022-03-22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下列社会现象最有可能被记载其中的是
A.某人买到粉彩瓷瓶B.东京大街小巷会馆林立
C.外商只在广州贸易D.商铺营业至五更才结束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新兴市镇,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重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苏州则出现了“雇匠织造,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的情景……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而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高名,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由是观之,良贾何负于鸿儒。”

——摘编自《中国古代商业史》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中国的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现象。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以盛泽镇为代表的市镇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分别说明这些因素具体是如何“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根据《周礼》的介绍,西周时期的“市”已经有了三种类型。一种是大市,一般在中午举行,主要是族与族之间进行交易。第二种是朝市,早上举行,主要以商贾贩卖为主。第三种是夕市,晚间举行,主要是由小规模的贩夫贩妇进行交易活动。上述记载表明西周
A.商业活动形式多样B.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C.私营工商业占据主导地位D.已经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2022-04-03更新 | 200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吴地市镇上)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远行村坊织成䌷丝,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停足之隙。……苏州长阁门外南濠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戶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甚繁,人物殷富,闾阎且千,鳞次栉比。……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辏……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

——(清)徐锡龄《熙朝新语》

材料二   (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之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描绘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经济政策因素?
2021-02-1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明朝万历年间刻印的《铅书.食货》记载,在明朝中叶的江西铅山(位于今上饶市域内)市场上,几乎可以见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种种商品。这一现象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B.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C.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D.经济发展环境的宽松
7 . 唐代文学家白行简所作《李娃传》记载,郑生第一次去到李娃处所时,太阳下山,鼓声四动。于是老妇人问郑生住在何处,生绐之曰:“在延平门外数里。”姥曰:“当速归,无犯禁。”这间接反映出唐朝
A.男女婚姻大事自己做主B.草市有较为严格的限制
C.政府严格管理市场交易D.城市周边商品经济繁荣
2020-12-3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为《史记》对战国时期相关社会现象的记载。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记载

出处

宋国一庄姓商人开了酒铺,他“升概甚平”(称酒公平)“遇客甚谨”,还把酒铺招牌挂得很高,以招徕顾客,多做生意《史记·货殖列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史记·田单列传》
A.商贩注重市场经营的技巧B.长途贩运贸易得到发展
C.商业受抑制的境况被改变D.经商理念源于社会生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下列文物或老物件见证了历史变迁,其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文物或老物件结论
A兰州出土的“东汉书信纸”,以麻为主要原料,厚薄均匀,便于书写。“蔡侯纸”完全取代绢帛成为书写材料
B清代御窑督陶官唐英创制的《陶成图瓷板》,描绘了拉坯成型、彩绘上釉、入窑装烧、束草装桶等工序。明清时期官营手工业产品制作精美
C西班牙在南美殖民地制造的“西班牙银元”,明朝后期流入中国,为《南京条约》赔款所用货币单位。西班牙银元曾是国际流通的货币之一
D1951年某村的木牌上记载:“徐XX分到果实地一亩二分五厘……”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

A.AB.BC.CD.D
2021-02-1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文献记载,元大都的商业行市有30多种,米市、面市、缎子市、皮帽市、帽子市、骆驼市等,皆在今北京积水潭(当时是南北大运河的终点)北面的钟楼、鼓楼一带,因为南方来的漕运船只皆停泊在积水潭上。大都的这一商业布局体现出
A.元大都已经是全国的经济中心B.元政府对商业的限制比前朝更为松弛
C.市的细化便于征税和百姓消费D.元朝时期南北物资交流频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