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下表所列内容是与中国某省份相关的一些历史信息。据此推断该省份是
元朝属于中书省直辖范围
明清时期以商帮名闻天下
抗战时期八路军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

A.山西B.安徽C.江苏D.山东
20-21高三下·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为史籍中有关汉代经济的相关记述。据此可知,当时
记述出处
鲁人曹邴氏,“俯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遍郡国”。齐刁间“逐渔盐商贾之利”“连车骑,交相守”“起富数千万”《史记·货殖列传》
“重装富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故交易之道行”《汉书·伍被传》
“长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三辅黄图》
A.商业发展得益于政府政策B.商品经济取得一定发展
C.交通便利推动了商业发展D.长途贩运贸易发展繁荣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所示为南宋前期绍兴府部分地区每年征购盐额情况
地区会稽县曹娥会稽县三界余姚县石堰山阴县钱清
盐额(石)16586293236437666352

由此可推知,当时
A.商业税率比较高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商品经济占主导D.特色手工业市镇的兴起
2021-12-13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明代松江地区农家收支情况如下表所示,对下表中的现象解读最合理的是
明前期明中后期
东部西部东部西部
收入7.5两62.5两35两80两
支出21.88两68.65两31.25两74.6两
收支相抵—14.38两—6.5两+3.75两+5.4两
A.松江地区实现了均衡发展
B.引进作物新品种提高了粮食产量
C.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质变
D.市镇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2021-06-01更新 | 1249次组卷 | 21卷引用: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省区

嘉靖至万历

州县数   集市数

顺治至雍正

州县数   集市数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直隶

山东

14       132

42       104

82       527

64       1126

43       537

74       1583

陕西(关中)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福建(不含台湾)

45       459

19       131

51       545

15       205

43       976

39       511

广东

          

72       1270

71       1959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B.南北长途贸易日趋频繁
C.清代北方经济发展陷入停滞D.北方集市密度超过南方
2021-03-15更新 | 1043次组卷 | 12卷引用:【寒假分层作业】高二历史(统编版)-第10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为学者整理的14-17世纪中国米价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期间每公石平均价格(公分银)每公斤银所能购得之米(公石)
14世纪后半期17.1958.17
15世纪前半期10.8492.22
15世纪后半期16.3561.16
16世纪前半期20.1949.52
16世纪后半期23.0043.48
17世纪前半期32.1931.07
平均18.0052.91
A.外来作物大量种植B.大米产量持续上升
C.土地兼并受到抑制D.白银的购买力下降
2021-03-11更新 | 690次组卷 | 10卷引用:解密16 选择性必修三 文化交流与传播(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是明清江南部分市镇的记载,它反映了明清时期

乌青镇

各处大郡商客投行收买

濮院镇

客商来自闽广、两湖,北方各地

朱家角镇

京声标客往来不绝

罗店镇

镇上商贾凑集,大多徽商,贩卖棉布

A.商业发展依赖商帮B.长途区域贩运盛行
C.市镇主导经济发展D.全国形成统一市场
8 . 下表为唐玄宗与唐代宗时期与商业有关的部分诏令。据此可推知
时间诏令
开元二十九年(公元七四一年)禁九品以下清资官置客舍、邸店、车坊。
大历十四年(公元七七九年)六月禁百官置邸货鬻。
大历十四年秋七月诏王公卿士不得与民争利,诸节度观察使于扬州置回易邸,并罢之。

A.邸店利润十分优厚B.政府鼓励民间经商
C.官员垄断邸店经营D.坊市界限已不存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表是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搜集的关于宋代经济的文献资料。对表中内容解释合理的是
序号内容出处
1“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苏轼《东波全集》卷二四
2“每一交易,动辄千万,骇人听闻。”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3“货物之至中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范成大《吴船录》卷下
A.商品经济繁荣B.重农抑商政策废除
C.民族交融加强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020-11-15更新 | 157次组卷 | 5卷引用:第08练五代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文化-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专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在延安时花费大量功夫在哲学上,推动了他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前进。这里有一个政治上的必要条件,即党要成为有纪律的党,党员都接受党的路线,党员都靠得住,能按照给他们的指示办事。国民党吃了很厉害的宗派主义的亏,共产党的组织小一些,他们能排除宗派主义而取得成功。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依靠的是党的积极分子的一致性,他们一定要在理智上深深相信党的路线的智慧。

——摘编自[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下表所示是部分外国学者对邓小平的历史地位做出的积极评价。


——整理自马启民《国内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延安时期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并概述中国共产党为在思想上实现“党的积极分子的一致性”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中对邓小平的四种评价的主要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