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商业的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战国时期,各诸侯普遍设置了管理市的官吏。这些官吏的名称有“贾正”“市掾”“市令”等等,他们掌管市场物价,负责维持市场秩序,处理各种经济纠纷。这表明当时
A.政治等级制度得到强化B.商人的社会地位大幅提高
C.重农抑商成为各国共识D.统治者注重规范市场管理
2 . 汉文帝不顾群臣反对,执意令民私铸(币)。此举除了对诸侯权贵的笼络外,更为重要的是废除吕后的禁止私铸的法令,恢复汉高祖的允许私铸的旧制,这符合儒家的“正名”思想。《汉书·食货志》记载“吴以诸侯即山铸钱,富埒天子。”汉文帝这一做法
A.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加强了西汉中央集权
C.扩大了西汉地方的行政权力D.增长了诸侯经济实力
3 . 许倬云指出:汉武帝时代,政府用重税劫夺工商业财富,打击城市经济,中产以上皆破产,以农村为基础的农舍手工业遂成为生产日用品的主力。地方产品经过帝国铺设的全国道路网,发展为一个全面的资源交流网。该学者认为,汉武帝时代的政策
A.阻碍了全国经济交流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C.助推官营手工业确立D.压缩了民间市场的需求量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唐律》规定:“距府十丈无市,商于舍外半丈,监市职治之”,“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若种植垦食者,笞五十。各令复故。”材料主要说明唐朝
A.商品经济繁荣
B.重视城市治理
C.刑罚较为严酷
D.城市秩序混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传统社会,尤其是明清时期,朝廷皇室和军队是最大的集团消费者,承接他们的生意是商人提高社会地位和迅速致富的重要途径。特许经营和官商制度扭曲了市场规律,形成了恶劣的经营导向,商人们并不把发展的希望寄托于市场开拓和由此而增加对科技发明生产创新的兴趣,而在于谋取流通领域的超经济特权,其经营注意力始终游离于生产领域之外。官商以政治特权攫取厚利,其不仅不会措意于科技创新,而且也不注重于经营,赢利的大部分用于奢华靡侈的生活消费。在明清的专制体制下,市场和市场主体始终都得不到独立自由的发展空间。明清商业资本的这些特点,导致当时中国的社会资本呆滞于流通领域,而没有广泛地向生产领域渗透,生产的规模化、社会化难以发展;科学技术得不到经济利益的激励,科技发明社会化发展的道路被堵塞。在视科技为“奇技淫巧”的社会价值取向环境中,科技发明的社会精神动力也丧失殆尽。

——摘编自樊卫国《论明清经济演进的内向化倾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营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汉武帝初年)民间富商“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上争王者之利,下锢齐民之业”,“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汉武帝全面实行盐铁业由官府垄断经营……颁布法令禁止私人继续从事煮盐冶铁,违者“钛左趾”并“没入其器物”。盐官和铁官依靠垄断货源和垄断价格获取利润,极大地充实了国家财政。但在实行过程中暴露出严重的弊端。而批评者更是从财富分配的角度揭露了这一政策的本质——“与百姓争荐草,与商贾争市利……加深了财政危机,最终导致“社会一时走上共同破产而已”。

——摘编自周玲、彭平一《汉武帝时期经济政策分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政策的背景。
2020-10-0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秦汉代发行铸币的基本情况如下表

表中铸币变化反映出
A.汉承秦制,但有损益B.王国问题的日趋严重
C.经济集权主义的发展D.古代铸币制度的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B.强化了经济控制
C.开通了丝路贸易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
2020-07-11更新 | 8082次组卷 | 11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汉武帝在位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收入采取的经济措施包括
①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②实行盐铁官营   ③国家插手并经营商贸   ④“废井田,开阡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1-17更新 | 440次组卷 | 29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