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商业的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B.强化了经济控制
C.开通了丝路贸易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
2020-07-11更新 | 8056次组卷 | 11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元狩三年(前120年),武帝任用齐地的大盐商东郭咸阳和南阳的大铁商孔仅为大农丞,领管盐铁事。次年,二人奏请把煮盐、冶铁及其贩卖的营业全归官府经办,并规定如有私自煮盐、冶铁的,处以(钛左趾)的刑罚,并没收其器物。汉武帝时期的这些举措意在
A.维持市场物价的稳定B.规范市场的经营秩序
C.打击假冒和伪劣商品D.保证政府的市场垄断
3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明代与西北少数民族实行茶马互市制度。朱元璋洪武(1368~1398年)年间实行了金牌制度,使中央政府有效地控制了西北地区的茶马互市。在当时,金牌具有法律作用,任何个人是不允许染指茶马贸易的,民间贸易在严厉取缔之列:“私茶出境,与关隘不讥者,并论死”。明初的这种规定得到了严格执行,对舞弊走私者严惩不贷,即使对王公贵族也不例外。……巡茶御史刘良卿说:陕西地区设立三茶马司以收茶易马,“虽以供边军征战之用,实以系番夷归向之心”。

材料二   弘治三年明廷接受御史李鸾的建议,允许西宁、河州和临洮三茶马司招集商人运茶,只是规定每位商人运茶不得超过3000斤,而官府收缴其中的40%的实物,剩余部分则允许商人自由出售。这实际上是中央政府承认了民间民族贸易的合法性,茶马互市中的“民市”也就名正言顺地有了一席之地,对于政府来说也是有坐收其利之功效。明朝中叶以后,日益兴盛的民间茶马贸易,成为各族贸易往来的主流。

——以上材料均摘自《政府专卖制度及其漕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初期“茶马互市”政策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期以后“茶马互市”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