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商业的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汉墓出土的“软侯家”漆器,其上刻有“成市草”烙印戳记。这一时期的漆器、陶器上也多有“成市草”“成市饱”等烙印,它们是成都市吏检查私营作坊后,给合格产品留下的印记。该现象说明(     
A.工商业市镇已逐步崛起B.成都成为经济区域中心
C.手工业管理呈现规范性D.抑商政策得到严格执行
2022-11-19更新 | 2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汉代,民间借贷现象比较普遍。为防止借贷纠纷发生,政府规定一旦借债人无法还债,债权人可以付诸法律逼迫他用土地、房屋等还债,甚至可以将子女抵押成奴婢来偿债。这反映出汉代
A.对民间借贷的监管缺失B.倡导社会群体的契约精神
C.注重对私人物权的保护D.民间借贷加剧了社会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代晚期盐铁使刘晏推行新盐法,即在产盐区设置盐官,督促生产、采购食盐,随后将盐税加在盐价中就地转卖给盐商,由盐商自由运销。新盐法的推行
A.有利于商业的发展B.主要目的是保障百姓民生
C.导致商人垄断食盐D.表明政府放弃了抑商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刑统盗律》中对于侵犯商人私人财产的处罚规定相当严重,如“诸夜无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时杀者勿论”;有敢于“烧人舍屋及积聚之物而盗者,计所烧减价,并赃以强盗论”;“恐吓取人财物者,准盗论,加一等”,材料体现
A.宋代新的经济观念的确立
B.宋代政府惠商的经济政策
C.宋代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D.宋代法律体系完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汉武帝在货币改革中发行白鹿皮币和白金币,白鹿皮币仅针对王侯宗室,规定他们在朝勤聘享时必须使用皇家上林苑出产的、每张售价40万钱的白鹿皮作为玉璧的衬垫;白金币由中央政府专向富商豪民发行,作价奇高。这一举措表明汉武帝旨在
A.削弱地方封国势力
B.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C.加强汉朝集权政治
D.维护社会等级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雍正元年上谕各省官员:“国家之设关税,所以通商,而非以累商”,“胥役于中,未免高下其手,任意勒索”,“应报税者,纳税即放,不得任胥役作弊,勒索阻滞,以副朕通商便民之意。”在这里,雍正皇帝
A.批评官吏盘剥
B.主张取消海禁
C.提出加重赋税
D.反对重农抑商
7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明代与西北少数民族实行茶马互市制度。朱元璋洪武(1368~1398年)年间实行了金牌制度,使中央政府有效地控制了西北地区的茶马互市。在当时,金牌具有法律作用,任何个人是不允许染指茶马贸易的,民间贸易在严厉取缔之列:“私茶出境,与关隘不讥者,并论死”。明初的这种规定得到了严格执行,对舞弊走私者严惩不贷,即使对王公贵族也不例外。……巡茶御史刘良卿说:陕西地区设立三茶马司以收茶易马,“虽以供边军征战之用,实以系番夷归向之心”。

材料二   弘治三年明廷接受御史李鸾的建议,允许西宁、河州和临洮三茶马司招集商人运茶,只是规定每位商人运茶不得超过3000斤,而官府收缴其中的40%的实物,剩余部分则允许商人自由出售。这实际上是中央政府承认了民间民族贸易的合法性,茶马互市中的“民市”也就名正言顺地有了一席之地,对于政府来说也是有坐收其利之功效。明朝中叶以后,日益兴盛的民间茶马贸易,成为各族贸易往来的主流。

——以上材料均摘自《政府专卖制度及其漕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初期“茶马互市”政策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期以后“茶马互市”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