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宋朝以前,文人雅士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自诩。而到了宋朝,“风雅处处是平常”,生活俗事、民间俗语,都可能有其雅致趣味,都可以入画人诗。这反映了宋朝
A.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B.世俗文化发展的现实
C.文人孤芳自赏的情态D.封建等级秩序的动摇
2 . 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进取精神无论是在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还是物质文明都在唐代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展。以下对唐朝物质文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出现可控制耕土深浅和便于收获的曲辕犁
B.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C.杜甫诗“君家白碗胜霜雪”赞美了邢窑的白瓷
D.草市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3 . “城市”一词是近代才使用的,中国古代典籍则较少将城与市连在一起用。杜甫在《征夫》一诗中云:“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这里的城市,未必是现代城市的含义,可以说有城而少市,毋宁称城邑或城堡。这段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城市”
A.“城”与“市”完全分离
B.偏重于政治军事功能
C.商业活动受到了限制严格
D.经济功能在不断削弱
2018-04-08更新 | 405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与隋唐相比,两宋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出现的新景象有
①人们除了创作和欣赏散文、诗外,词也非常流行
②人们竞相购买阅读小说《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③人们可以欣赏到风俗画
④人们在瓦肆欣赏滑稽戏、讲唱戏以及杂技武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 . 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
A.汴梁城固定的商品市场
B.边疆繁荣的茶马市场
C.城乡间通宵营业的夜市
D.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
8-9高一·广东汕头·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陆游《杂赋》诗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从这句诗中,我们能获得的最有效的信息是
A.作为乡村集市的草市出现于宋代
B.宋代的草市已具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宋代的草市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督
D.陆游所说的草市位于东京汴河两岸
8 . 诗能叙史。从唐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
A.夜市商业繁荣B.市的管理制度已经发生变化
C.草市设施齐全D.商业活动完全突破时间限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