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宋代的大型煤矿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其产品被大量运往都城供居民采暖;文献记载,当时的煤炭开采不再局限于地表,而逐渐深入地下,形成了一套复杂的设备和工作流程,这在当时的世界上绝无仅有。据此可推知,宋代采煤业的发展(     
A.助推了城市生活发展B.催生了新型雇佣关系
C.带来了工业能源革命D.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
2 . 如表是有关唐宋城市变迁的记载。由此推知(     
记载出处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唐】王建《夜看扬州市》
“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唐】王建《寄汴州令狐相公》
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出朱雀门东壁亦人家。东去大街麦秸巷、状元楼……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A.都城的夜市经济出现B.商人政治地位提升
C.政府的市场管理弱化D.商业突破时空限制
2022-07-09更新 | 1083次组卷 | 13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仿真模拟历史试题(A)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城市规划历史悠久。在《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左传·隐公元年》孔疏:“王城方九里,公城方七里,侯城方五里,爵城方三里。”《管子》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摘编自尹家琦等《西周时期城市规划理念探讨》

材料二 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城市主要是一些开埠通商城市,特别是沿海沿江少数开埠通商的新兴城市现代化发展较快;而原来那些历史悠久,经济较发达的内地城市由于处于封闭状态,现代化起步更晚。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通过开放城市传进中国,而开放城市的社会经济的日益现代化,也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各种以传播现代知识文化为目的的新式文化教育机构应运而生,日益发展。近代中国城市愈发展,农村就愈落后。这些城市在文化上与周围地区相对疏远,在经济上则被当成是获得出口产品的中转站,而不是促进国内商品经济发展的市场。

——摘编自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与外力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理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4 . 宋代文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这一记载,反映了北宋的商业
A.江南经济的繁荣B.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
C.城市的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D.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严格管理
2021-06-04更新 | 613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6届河北定州中学高三下期周练历史(二)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草市”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的记载,如果将“草”理解为草率、粗略的话,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政府的行政管理缺位B.属于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C.有别于城内正规的“市”D.主要设于城郊临时贸易之处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都)。到北宋时期则以洛阳为西京,以都城汴梁为东京。宋周邦彦在《汴都赋》中说:“舳舻相衔,千里不绝,越舲吴艚,官艘贾舶,闵讴楚语,风帆雨楫,联翩方载,钲鼓镗铃。”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序中说东京商业:“万国成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东京人口“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是当时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摘自2016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示例》

材料二   


“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以巨商为纲首(船长)副纲首、杂事,市舶司给朱记。……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诸国人至广州,是岁不归者,谓之‘住唐’……广州蕃坊,海外诸国人聚居,置蕃长一人,管勾蕃坊公事,专切招邀蕃商入贡,用蕃官为之,巾袍履笏如华人。”

——(宋)朱彧《萍洲可谈》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在城市发展上的主要不同。
(2)综合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7 . 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生活习俗改变
2020-10-18更新 | 361次组卷 | 42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太祖曾降旨:“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夜生活变得丰富起来。一日两餐的传统饮食制度发生改变,变为一日三餐。酒店夜间营业成为刚需,并出现了灯箱广告。至宋徽宗年间,从冬至日到上元日,东华门以北都不禁夜。夜市的经营时间不断延长。甚至通宵。自此,夜市由原来的非法交易,特为合法经营。州桥夜市是名副其实的“美食街”。根据时令节气,煎炒,熬炖,蒸煮,凉拌,美食美味各具特色,应有尽有。马行街夜市里出现了很多“瓦子”。表演杂刷、曲艺、傀儡戏、影戏等。

宋朝各大城市的夜市“侵占官道,接造浮屋”“起造屋字。侵占河岸”,以致“坊无广巷,市不通骑”。街道司负责街道卫生管理,“每日扫街盘垃圾”。据《铁围山丛谈》记载,马行街的油烟污染,致使蚊虫不生。在北宋汴京潘楼七夕节夜市,“伪物愈百种,烂漫侵数坊"。潘楼街鬼市杂有假冒伪劣商品,是出售来路不明之物的专门夜市场。汴京相国寺市场也被称为“销赃所"。

——摘编自铁引《<清明上河图>里的烟火气与大宋的地摊经济》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宋代城市经济的特点及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诗中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宋词这样描写当时的汴州:“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B.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
C.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D.重农抑商政策的弱化
10 . 宋《梦粱录》中记载:“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可见当时的商业发展
A.突破时间上的界限B.开始出现夜市新形式
C.摆脱重农抑商约束D.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