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宋《梦粱录》中记载:“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可见当时的商业发展
A.突破时间上的界限B.开始出现夜市新形式
C.摆脱重农抑商约束D.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
2 . 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2019-01-30更新 | 3298次组卷 | 77卷引用:贵州省湄潭县湄江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2019-01-30更新 | 2676次组卷 | 38卷引用:2013届贵州省遵义市湄潭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的东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从中可见
A.社会风气日益恶化
B.经营方式多样化
C.商业活动打破时间限制
D.百姓皆重商轻农
2019-08-19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实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
B.坊市制突破,城市经济的繁荣
C.理学的形成,满足市民的欲望
D.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
8 .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东京)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由此可见
A.森严的市坊界限依然存在B.商业交易不再受时间限制
C.民间的娱乐场所已经兴起D.纸币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2017-06-14更新 | 106次组卷 | 16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9 . 宋代高承《事物纪原》称:“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这一记载表明
A.部分草市发展为城镇
B.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C.城市经济重心发生转移
D.经济区域化趋势凸显
10 .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孝、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辏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城市规模扩大引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对外贸易兴盛带来了社会风气的恶化
C.都市人口膨胀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变化
D.商品经济发展造成了社会观念的转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