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0 道试题
1 . 图1、图2分别是唐代和南宋都城的平面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图2


分别提取图1、图2的都城平面图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代都城和宋代都城的不同之处。
2021-05-25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1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証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建》

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同去处,通晓不绝。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范文澜《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3)根掲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呈现了哪些新特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中前期的“市”能否设立,由国家规定;在“市”内,物价的确定、交换的具体位置、交换的时间等都要遵从国家的安排。唐代对市场的管理主要采取由“市令”专管或以其他官员兼职掌控,严格规范各级市场空间及市场交换行为的模式,其最重要的就是由市场官员直接管理交换的各个环节,其职事前后似乎都在表现出国家至上的特点。

——摘编自吴晓亮《唐宋国家市场管理模式变化研究》

材料二   宋代国家的市场观发生变化,使唐代以来通过“商税”以增加国家收入的意识在宋代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在现实中,一方面国家下放对具体交换场所的管理权,将琐细事务交予牙人、小吏;另一方面,则是加强税收机构的完善,从另一个角度实现对市场的有效管理。

——摘编自吴晓亮《唐宋国家市场管理模式变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市场管理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相比唐代,宋代市场管理方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积极影响。
2021-05-17更新 | 33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届高考压轴卷历史试题(天津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茶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茶馆是专门饮茶的场所,也是人们休息娱乐、买卖交易、问讯议事的地方。中国早在魏晋时期就有了茶馆的雏形。唐代,国家富强、政治安定,经济、文化昌盛城市繁荣,这为当时造就一个群体一一市民阶层提供了条件,他们流动范围较大,见识较广,重人间友情,茶馆为其交流创造了一个良好环境。宋代,商品贸易地点不再受划定市场局限。在热闹街市,交易通宵不断,为茶馆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明代,茶馆进一步发展,被列入三百六十行中的正式行业。清代作为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已走向衰败,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茶馆这一社会窗口真实反映了这一历史变迁。

——摘编自黄建宏《中国茶馆发展研究》

材料二 茶作为一个文化的载体,文人借它抒发出各种情感,所产生的作品也成为如今我们了解古时茶文化的重要途径,茶与文学早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入彼此的骨血之中。在读那些有关茶的文学作品时,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一刻古人对茶文化的情有独钟,茶也早已变成他们的习惯了。因此,茶文化也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摘编自赵雅《茶文化对古代文学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馆发展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茶文化产生的影响。
5 . 京杭大运河

材料一   明清大运河—北京到天津段


材料二   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北京通州到天津段称为北运河,天津到山东临清段称为南运河。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交汇,经海河入渤海。元朝在天津设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1404年,明朝在直沽设卫,史称“天津卫”。1725年,清朝将天津卫改为直隶省的天津直隶州。1734年,升为天津府。

材料三   明清时期,大运河是当时经济的“生命线”,承担着数百万石的粮食及其它物资的运输重任。明清时期,一大批运河城市发展起来。运河沿岸的城市中均建有府学、州学、县学、文庙、贡院、书院、藏书阁。运河城市的人口结构中,商人和手工业者人数占多数。1842年,英军夺取了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镇江,封锁了清朝的漕运。道光帝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漕运恢复。1853年后,太平天国占据南京和安徽沿江一带十多年,运河漕运被迫中断。1855年,黄河改道后,运河山东段逐渐淤废,从此漕粮主要改经海路运输。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正式用轮船承运漕粮。1904年,漕运总督被撤废。1911年,津浦铁路(天津到南京浦口)全线通车,从此京杭大运河以及沿线城市的地位一落千丈。新中国成立后,对大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整修,使大运河部分河段重新发挥航运、灌溉、防洪和排涝的多种作用。2002年,京杭大运河成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通道。2006年,京杭大运河成为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京杭大运河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天津兴起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解读明清以来京杭大运河的兴衰。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古代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据《春秋左传》所载,春秋时筑城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的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宋代以后,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城市的经济功能才逐渐增强,逐渐出现了纯粹经济功能的工商业市镇。

——摘编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城市功能的演变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城镇化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大工厂,特别是从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发动机的时候起,越来越多地开设在那里。据一个同时代的人说,在1786年,人们仅看到一个烟囱,即阿克赖特纱厂的烟囱矗立在屋上。十五年后,曼彻斯特约有五十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那些赶忙建筑起来的、太小而不够人口居住的工人棚屋绵延在纱厂的周围,几乎把旧城围绕起来。……设有商店的中心区域已经美化了,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两边有很高的砖砌的房屋。最后,在城市的最外面东南方,不久也建筑起一些四周围有花园的漂亮别墅,那里住着新的贵族,棉业豪富。

——【法】保尔·芒图著,杨人楩等译《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城市的特点。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10余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的城市公共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广大人民的健康和卫生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曾经在旧社会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鼠疫、天花、黑热病、回归热、斑疹伤寒等烈性和急性传染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长的时间内,就陆续被消灭或基本消灭。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的健康安全,保障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据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当代中国的卫生事业》等


(3)据材料三指出建国初期我国的城市管理取得的突出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耐得翁《都城纪胜》

苏州东城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长洲县志》

材料二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   》第一卷

材料三   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材料四   中国对外开放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事件
1980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
1984开放北至大连,南至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2首批14个沿边开放城市陆续获批

——据《中国对外开放40年》编制


(1)材料一分别反映了哪两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的什么新特点并分别指出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建国“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并且形成了怎样的经济体制?
(5)综合以上材料,你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东京由地方性的政治中心发展成为封建国家的首都,它的建设当然受到政治功能的支配,比如三套重城、皇城居中的格局、以及部分官署和礼制建筑的布局定位等。伴随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域经济、文化功能增强,经济功能在都城形态上发生作用的力度加大,东京最重要、最显著的特点是坊墙、市墙被打破,灵活、开放型的街市代替了封闭型的坊市。东京街市制的都城新形态,它向统治者心目中理想的城市形态模式发起了强烈的挑战,由此影响了城市社会生态的方方面面,实用的功能主义和商业利益的市场原则上升到重要地位。它开启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城市街市形态的序幕,并孕育了某些近代化城市形态的萌芽。

——摘编自李瑞《唐宋都城空间形态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东京城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东京城市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021-05-0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港口的变迁

唐朝扬州位于长江和大运河交汇处,最为重要;唐末遭到严重破坏,盛况不复。
宋朝北宋设市舶司后,明州(今宁波)发展迅速,“凡中国之贾,高丽与日本诸蕃之至中国者,进出唯明州一港”。
清朝清初解除海禁后,江渐海船北上赴奉天贸易,上海港因此而兴。
近代开埠不久,原经由广州出口的生丝、茶叶,几乎全部改由上海输出。其他口岸将原料运往上海,上海则将工业制成品输往其他口岸。
现代“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长三角港口群进一步加快联动发展,持续朝向超越国际代工者的角色、攀开产业链高端的目标发展。


唐朝至近代长江三角洲港口体系变迁轨迹图

——据吴松弟《唐朝至近代长江工三角洲港口体系的变迁轨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长江三角洲港口体系的变迁,并分析影响变迁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长江三角洲港口体系的变迁,阐述其对当今的启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至唐代,城市建置格局一直保持市与坊分设,坊内不设店肆,市内不住家。战国时起,为有效控制城市居民,统治者将城市划分成若干个封闭性小区,汉代早期称为“里”,汉代以后称为“坊”,汉代里四周筑有围墙,四面有门,里内修有几条纵横的街,居民住宅沿街修筑,“室居栉比,门巷修直”。里每天定时开闭门,居民生活和行动都受到严格时间限制。里为居住区,不设手工业作坊和商店。政府在里之外另设专门的市,经济和民间娱乐活动限制在市内进行,政府对市实行严格监督控制,并设有专职官吏管理。时至隋唐,坊市制更趋完善、规范,管理更为严格。每个坊区四周均筑有围墙,坊门天明击鼓而开,日落击鼓而闭,夜间不得随便出入。限制白天市场交易,市区之外不准交易。

——摘编自冯兵、黄俊棚《隋唐五代坊市制与城市社会管理》

材料二   我国古代城市由坊市制向厢坊制的巨大转折完成于宋代。在厢坊制度下,城市中新的行市与街市取代了旧有的封闭式的“市”,居住区和商业区交叉存在,并且逐渐连成一片。店铺可以四处开放,不仅有白天开放的日市,还出现了夜市、早市、季节市、专业市等不同种类的市场,使整个城市成了一座不夜城。除了各类市场,丰富的都市娱乐活动也是前代少有的。对于宋代统治者来说,治安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权的稳固与否。宋代政府将东京城外居住区划分为八厢,并置厢吏管理。厢官接管诸厢公事,获得行政上的独立,以此来维护城市治安。因此,城市独立一级的治安管理机构——厢,便相应出现了。

——据杨瑞军《略论宋代厢坊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以前坊市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坊市制度的发展并分析其影响。
2021-05-07更新 | 333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