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仆从先人宦游南北,崇宁癸未到京师……太平日久,人物繁阜……斑白之老,不识干戈……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①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②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

——摘编自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 (汴京)“又东十字大街……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③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摘编自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④有转运使,以大系小,系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

——摘编自苏洵《嘉祐集》


材料中画线部分描述的是宋代的史实,任选其中三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解释说明。
2021-04-11更新 | 25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精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城市规划历史悠久。在《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左传·隐公元年》孔疏:“王城方九里,公城方七里,侯城方五里,爵城方三里。”《管子》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摘编自尹家琦等《西周时期城市规划理念探讨》

材料二 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城市主要是一些开埠通商城市,特别是沿海沿江少数开埠通商的新兴城市现代化发展较快;而原来那些历史悠久,经济较发达的内地城市由于处于封闭状态,现代化起步更晚。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通过开放城市传进中国,而开放城市的社会经济的日益现代化,也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各种以传播现代知识文化为目的的新式文化教育机构应运而生,日益发展。近代中国城市愈发展,农村就愈落后。这些城市在文化上与周围地区相对疏远,在经济上则被当成是获得出口产品的中转站,而不是促进国内商品经济发展的市场。

——摘编自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与外力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理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