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明朝时,我国的生丝、丝绸、陶瓷等商品远销欧洲、美洲,特别是墨西哥的唐人街、拉丁美洲集市都有明朝商人的身影。同时,为了发展与明朝的贸易,许多国家不得不用大量的白银和银元与明朝交易。这反映了当时
A.新航路开辟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B.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居主导地位
C.明朝的消费水平呈增长的态势
D.政府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新市场
2021-06-03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六十六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明朝张燮在《东西洋考》中记载:”文郎玛神(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初盛食以蕉叶为盘,及通中国乃渐用磁(瓷器)器“。非洲发现了大量明朝的陶瓷,如蒙巴萨发现的茶具。明朝永乐、宣德年间外销非洲的瓷器中,出现了带有伊斯兰风格的双耳扁瓶等。材料说明明朝对外贸易
①废止了明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
②影响到亚洲一些地区们的生活习惯
③推动了郑和下西洋持续开辟海外市场
④促进中国与亚非一些地区的文化交流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1-05-28更新 | 20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会典》中记载日本国朝贡物品为20种,而明代宁波地方志中记载日本国进口到中国的物品清单有248种之多,“贡物”仅占日本国进口货物的8%。这反映了明代
A.天朝上国观念形成B.民间海外贸易发达
C.官方主导对外贸易D.对日贸易处于逆差
4 . 明清时期,欧美各国视中国瓷器为珍宝,欧洲成为景德镇瓷器的最大海外市场。买主特别定制的融合西方艺术风格的“中国形”瓷器在欧洲颇受欢迎。这反映出当时
A.东西方贸易密切B.官营手工业发达
C.景德镇美名外扬D.中外艺术的融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世纪中叶,英国公司不断派商船到宁波、定海一带发展贸易。1757年清政府为维护统治收缩贸易口岸,把中西贸易限制在广州一口。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颁布“防范外夷五项规条”,重申广州一口通商的规定。据此可知,清代对外贸易
A.由一口通商向多口通商的发展
B.主要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
C.主要是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服务
D.旨在防范外来经济的侵略
2021-05-11更新 | 6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勘合是明朝行政中广泛采用的一种纸质凭证或文书。1383年,明政府命礼部颁发勘合文册规定:凡贡使至中国,必先验证勘合之真伪,无勘合或使用假勘合者拒绝入贡并捉拿法办。勘合文册
A.扩大了明朝外交范围B.使海禁政策名存实亡
C.规范了明代朝贡贸易D.促进明代外交近代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唐朝初期,沙州(今敦煌市)和甘州(今张掖市)是比较繁荣的商业中心,也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枢纽城市。安史之乱后,甘州等开始逐渐没落,凉州(今武威市)逐渐崛起,成为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中心。据此可知,唐朝丝路贸易的发展
A.受到政局变动因素的影响B.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C.因安史之乱的发生而中断D.推进了唐朝经济中心的转移
9 . 宋朝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这说明宋朝
A.改变重农抑商的政策B.政府鼓励对外通商
C.打破传统的夷夏观念D.民族政策开明开放
2021-04-25更新 | 41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永乐四年(1406年),明朝与日本订立了“永乐勘合贸易协定”,日本以朝贡的名义把自己的产品无代价地献给明朝皇帝;而明朝宫廷接受这些贡品后,要回赐几倍甚至数十倍于贡品的物品,而且还要允许日本在中国出售随贡品运来的其他物品。明朝的这种做法
A.实现了中日平等的贸易往来B.体现了中国朝贡贸易的特点
C.表明了朝廷对外开放的态度D.消除了倭寇侵扰的海疆之患
2021-04-19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