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战国策》记载,古时”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现在“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而“万家之“万家之邑”“万户之都”已到处存任。这一现象的出现(     
A.反映了城乡间商业活动频繁B.说明兼并战争促进商业发展
C.导致城市政治功能不断丧失D.与工商业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2022-10-1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载:“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由此可知,战国时期
A.坊市界限已被完全打破B.手工业促进了文化发展
C.出现了繁荣的商业中心D.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足
2022-04-08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商代青铜器铭文中有很多赏贝、赐贝的记载。除了大量天然海贝之外,考古发现还有石贝、骨贝、蚌贝,甚至还有铜贝;小型墓葬群除一座墓出土贝83枚外,其他墓以出土贝一枚或数枚居多。这一现象
A.表明贝主要为贵族使用B.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凸显了青铜工艺的进步D.促进了长途贸易的繁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管子》中提到,把“修道途,便关市”作为“输之以财”的重要方式之一。《孟子》中记载了,宋国大夫戴盈之和孟子商量“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这些记载反映了该时期
A.商品贸易活动日益频繁B.仁政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诸侯争霸阻碍经济发展D.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关税
2022-05-03更新 | 1276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届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周礼》记载,司市是管理市的最高官吏,其职责是以次序分地段而治理市,把货物分类陈列在市上并辨别其真伪好次使物价平衡,用政令禁止货物奢侈浪费而调正市风,在买卖中以长券、短券缔结合同而结信止讼。据此可知,当时(     
A.工商食官政策逐步取消B.商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C.城市经济功能日益增强D.市场管理制度相对完善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有一定的范围,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长、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钰三百声而众以散。

——据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整理

材料二 有人说,东京比汉唐的京都,民户增加十倍十字大街,每五更点灯,天明即散,叫作“鬼市”。马行街北至新封丘门大街,两边民户、铺席、请班直军营相对。遍布内外城的商店铺席外还有定期的集市贸易。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抚州“金船陶户,大振皆农民”。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渐增多,有的还建立了书院,有的成为学派重镇。

——据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3)比较材料一、三,回答“草市”与“市”的区别,并说明“草市”出现的意义。
2021-11-03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商业管理已经成为国家行政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西周城市总体上为前朝后市的格局,据《周礼匠人》记载,西周城的后边部分往往设有市场,并规定凡是官办的商业市场,均设置有专职官员负责商业管理事宜。市场管理的总负责人머司市,全面负责所辖市场的刑、政、教、治、量度及禁令,司市只要在市场入口处悬挂旌旗就表明可以开市,参市交易者从规定的入口进入市场,入口处由胥手持长鞭把守,其他管理官员则各司其职。开市后,首先要检查货物是否以假冒真,货物价格制订是否合规,贾师还要根据官府的需要制订商品价格,调节商品流通。西周政府对商业的干预使其商业发展状况逐步顺应了农业社会自然经济的发展水平。

——摘编自李佩等《探源西周时期的商业管理》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百工、商贾反抗官府,“百工叛”的现象不断出现,“百工之丧职秩者”的现象较为突出。据记载,春秋时期,齐国致力于“通工商之业,使鱼盐之利”,郑国规定只要商人对国家忠诚,国家就不干涉,卫文公制定的“务财、训农、通商、忠工”的政策,也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战国策魏一》载魏国“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管子八观》也称当时有“粟行于五百里”者,战国时期,横贯东西和纵贯南北的水陆交通线业已形成。《国语周语》记载,当时“黄金为上币,铜铁为下币”,“商贾可以富家,技艺足以糊口”,而“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人们纷纷通财鬻货,自此,谋利之风席卷整个社会。

——摘编自李生《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原因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商业管理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商业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
2021-10-1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易经》对周初商业贸易活动有如下记载:“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易所无。远行贾……用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由此可知周初(     
A.职业商人群体逐渐形成B.乡村商业开始缓慢发展
C.工商食官制度受到冲击D.商业逐利意识相对淡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史记·食货志》记载:“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管 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材料中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A.家庭纺织业是发展经济的补充B.农业手工业由官府垄断经营
C.主张放任开拓和反对国家干预D.商业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富强
2021-11-01更新 | 468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秦简《日书》成书于商鞅变法后,是流行于当时社会下层的一种用于推择时日、判断吉凶的生生活手册。根据考古研究,《日书》中记载有极多的经商吉日。这说明
A.商鞅变法是秦朝统一的重要条件
B.当时封建迷信盛行干扰经济发展
C.国家政策不能完全左右经济结构
D.文物必须结合文献才能判断真伪
2021-11-16更新 | 307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