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曶鼎铭文记载“我既卖(赎)女(汝)五夫,效父用匹马,束丝”反映了(     
A.丝织业发展B.奴隶制度C.商品经济繁荣D.畜牧业发展
2023-01-05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商代青铜器铭文中有很多赏贝、赐贝的记载。除了大量天然海贝之外,考古发现还有石贝、骨贝、蚌贝,甚至还有铜贝;小型墓葬群除一座墓出土贝83枚外,其他墓以出土贝一枚或数枚居多。这一现象
A.表明贝主要为贵族使用B.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凸显了青铜工艺的进步D.促进了长途贸易的繁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贵族之间不管是贿赂、赎偿馈赠、献纳等经济交往,大都是车马衣帛器物之类,而非货币。这表明当时
A.政府放弃了抑商政策B.社会形势影响货币形态
C.商业受小农经济制约D.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有限
2022-03-02更新 | 25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高、蓝、周四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管子》中提到,把“修道途,便关市”作为“输之以财”的重要方式之一。《孟子》中记载了,宋国大夫戴盈之和孟子商量“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这些记载反映了该时期
A.商品贸易活动日益频繁B.仁政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诸侯争霸阻碍经济发展D.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关税
2022-05-03更新 | 1277次组卷 | 7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周礼》记载,司市是管理市的最高官吏,其职责是以次序分地段而治理市,把货物分类陈列在市上并辨别其真伪好次使物价平衡,用政令禁止货物奢侈浪费而调正市风,在买卖中以长券、短券缔结合同而结信止讼。据此可知,当时(     
A.工商食官政策逐步取消B.商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C.城市经济功能日益增强D.市场管理制度相对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史记·食货志》记载:“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管 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材料中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A.家庭纺织业是发展经济的补充B.农业手工业由官府垄断经营
C.主张放任开拓和反对国家干预D.商业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富强
2021-11-01更新 | 468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秦简《日书》成书于商鞅变法后,是流行于当时社会下层的一种用于推择时日、判断吉凶的生生活手册。根据考古研究,《日书》中记载有极多的经商吉日。这说明
A.商鞅变法是秦朝统一的重要条件
B.当时封建迷信盛行干扰经济发展
C.国家政策不能完全左右经济结构
D.文物必须结合文献才能判断真伪
2021-11-16更新 | 307次组卷 | 7卷引用:内蒙古包钢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检测(B)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商业管理已经成为国家行政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西周城市总体上为前朝后市的格局,据《周礼.匠人》记载,西周城的后边部分往往设有市场,并规定凡是官办的商业市场,均设置有专职官员负责商业管理事宜。市场管理的总负责人叫司市,全面负责所辖市场的刑、政、教、治、量度及禁令,司市只要在市场入口处悬挂旌旗就表明可以开市,参市交易者从规定的入口进入市场,入口处由胥手持长鞭把守,其他管理官员则各司其职。开市后,首先要检查货物是否以假冒真,货物价格制订是否合规,贾师还要根据官府的需要制订商品价格,调节商品流通。西周政府对商业的干预使其商业发展状况逐步顺应了农业社会自然经济的发展水平。

——摘编自李佩等《探源西周时期的商业管理》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百工、商贾反抗官府,“百工叛”的现象不断出现,“百工之丧职秩者”的现象较为突出。据记载,春秋时期,齐国致力于“通工商之业,使鱼盐之利”,郑国规定只要商人对国家忠诚,国家就不干涉,卫文公制定的“务财、训农、通商、惠工”的政策,也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战国策·魏一》载魏国“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管子·八观》也称当时有“粟行于五百里”者,战国时期,横贯东西和纵贯南北的水陆交通线业已形成。《国语·周语》记载,当时“黄金为上币,铜铁为下币”,“商贾可以富家,技艺足以糊口”,而“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人们纷纷通财鬻货,自此,谋利之风席卷整个社会。

——摘编自李生《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原因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周商业管理的主要制度及其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商业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战国策·齐策一》记载:“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材料反映了
A.草市的作用已经十分显著B.临淄城市经济出现繁华景象
C.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出现D.商人成为古代最为活跃的人群
2021-05-17更新 | 253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贵族之间不管是贿赂、赎偿馈赠.献纳等经济交往,大都是车马衣吊器物之类,而非货币。这表明当时
A.政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B.国家政局影响货币形态
C.小农经济制约商业发展D.商品货币关系发展有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