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宋东京城商业繁荣,商业活动突破区域和时间的限制。汴河两岸,店铺林立,人流密集,甚至出现了夜市。城市格局不再有坊、市的严格区分,坊制对商业的空间制约越来越小。

——摘编自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明中期以后,中小商业市镇大量兴起,还出现了专业市镇,如盛泽镇居民以蚕桑为业,枫泾镇、洙泾镇居民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居民以制瓷为业。专业市镇的形成,是明中期以后国内市场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表现。

——摘编自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三   清顺治年间,严禁商民下海交易。后来又进一步厉行海禁并下了迁海令,同时规定“片板不许下海”,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海禁政策妨碍了中国原始资本的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摘编自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商业活动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简述明中期以后商业市镇发展的状况。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政府实施海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2 . 城市的商业功能和政府的商业政策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商业概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前期,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交通也迅速发展起来。所有政治性城市都在程度不等地迅速增强其商业功能,例如京城长安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又是最大的商业城市,外商云集,“胡风”甚盛。此外,当时各大城市和州以及多数县的治所都设有“市”。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汴梁)沿河设市,临街开铺到处都是繁华而杂乱的商业街。官民杂处,商民混居,在潮水一般的世俗生活力量的推动下,“夜禁”也被突破,出现了繁华的夜市……海外汉学家称宋代发生了一场“城市革命”,并不为过。

——吴均《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材料三   (清代)中国城市不像当时欧洲城市……商人的绝大部分没有形成为投资城市工业、吸收剩余劳动力的社会力量,反而购地收租,跻身于官僚与地主相结合的乡绅阶层。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前期商业发展的基础,概括商业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 “市”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商业管控的角度,简析宋代发生“城市革命”的直接原因。
(3)材料三所述现象是由哪一经济政策造成的?与其有内在关联的清朝对外贸易方面的政策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商业发展的认识。
3 . 城市是社会的中心,商业繁荣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古代城市的功能与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1)请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2)据上述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3)综上所述,商业的活跃对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2019-04-2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河南省2016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4 . 商业是古代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郡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凑(聚集),万物之所殖者……宛、周、齐、鲁,商遍天下。故乃商贾之富,或累万金,追利乘羡之所致也。

——《盐铁论·力耕》

材料二 马行街铺席:马行北去旧封丘门外祅庙斜街州北瓦子……其余坊巷院落,纵横万数,莫知纪极(终极)。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东京梦华录·卷三》

材料三 (嘉定县南翔镇)“四方商贾辐辏,廛市蝉联”,但自明至清,“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

——摘编自《南翔镇志》


(1)据材料一,概括“殷富大都”的特点,判断其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经济发展情况。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指出其对城市布局和功能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商业有哪些新发展?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城市与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