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朝以前市的发展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1 . 韩国学者崔致远(857—卒年不详)在中国生活多年,他在《请巡幸江淮表》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江淮为富庶之乡,吴楚乃繁华之地……扬都奥壤,桂苑名区;四夷之宾易朝天,九牧之贡无虚月。”他所处的朝代以及材料中提及的城市可能是
A.隋朝长安
B.唐朝扬州
C.北宋东京
D.明朝苏州
2 . 据说西汉都城长安,有正式的“市”九处,在“市”的中央设置亭楼,四面建有门、墙。由此可知西汉
A.商业非常繁荣
B.社会秩序紧张
C.市场管理严格
D.经营规模狭小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两朝是史家津津乐道的中国城市发展的黄金时期,雄伟的长安城内外三重城墙,周回八十余里,相当于今天西安城的九倍还多。宫殿、官署都被围在宫城和皇城的高墙之中,坊区排列纵横有序,被南北十四条大街和东西十一条大街分割成棋盘状,市区则被固定在东西两区,有墙隔断,与坊区分开。按规定,坊区是居住区,市区为商业区,一切商业活动都规定在市区进行。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城墙》

材料二 江南地区自唐宋时代开始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明中叶以后,当地传统市镇的军事及行政机能渐趋退化,商业机能日渐凸现,其规模和数量远超过宋代。至盛清时代,市镇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市镇和农村之间逐渐形成一种生产与贸易的连锁体,构成市镇网络。

——《明清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史研究概说》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时期长安城的布局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9-02-22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测试)
4 . 右图“市集砖刻画”反映了宋朝之前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
6 . 据《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落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则材料说明当时
A.市的地区范围有限定B.市的交易品种有限定
C.市的经营规模有限定D.市的买卖时间有限定
7 .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反映出唐朝时期
A.鼓、钲成为主要的经商工具B.商业交往的形式多样
C.商业交往有时间限制D.经商的人很多
8 . “(建康)台城六门之外,各有草市,置草市尉司察之。”史书这一记载反映南朝时草市
A.政府实行行政管理
B.成为地方商业中心
C.具有饮食服务设施
D.不受官吏直接监管
9 . 刘力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介平民。下面对其社会生活的描述,最有可能接近真实的是
A.经营盐铁买卖,生意非常兴隆
B.在长安夜市的酒楼上喝得酩酊大醉彻夜未归
C.应妻子要求从长沙买回一件釉下彩绘瓷器
D.从长安城的“市”买了两斤鱼回家熬鱼汤
2018-12-11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届高三复习历史试题
10 . 下图为唐代襄阳城内外里坊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其命名的主要特点是
A.强调内外有别
B.注重风水迷信
C.侧重地理因素
D.彰显教化功能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