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朝以前市的发展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唐代传奇小说《李娃传》中描写道:“久之日暮,鼓声四动。姆曰:‘鼓已发矣,当速归,勿犯禁!,”史载,唐玄崇的五弟季隆业也曾因夜间违反宵禁制度而受到惩罚。据此可知,唐代(       
A.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B.严格限制贵族阶层特权
C.政府对城市管控严格D.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
2023-06-20更新 | 26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西汉末年,长安城内扩建太学,并设置“槐市”。“列槐树数百行为隧,无墙屋,诸生朔望会此市,各持其郡所出货物及经传书记、笙磐乐器,相与买卖。雍雍揖让,论义槐下。”“槐市”的设立(     )
①为读书人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场所
②说明政府鼓励士人经商获利
③意味着都城坊市分区制度的瓦解
④有利于书籍流通与文化传播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2023-03-31更新 | 51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如图所示为东汉画像砖,该画像砖描绘了汉代集市的场面,画面左右上方有着“北市门”“南市门”的字样,标注了市集的方位。在这个繁荣的市集中,有开门迎客的店铺,有就地撑伞的地摊,有高台叫卖的贩夫,也有徒步交易的走卒。虽寥寥数人,贸易摊却安排得井井有条。据此推断合理的是,汉代(     

A.交易散布于民间住宅区B.民间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C.画作多取材于市民生活D.商业交易活动规范有序
4 . 唐律中对长安城宵禁制度有此记载:“若公使赍文牒者,听(放行),其有婚嫁,亦听。丧病须相告赴,求访医药,赍本坊文牒者,亦听。其应听行者,并得为开坊市门。”“其直宿坊街,若应听行而不听,及不应听行而听者,笞三十。即所直时,有贼盗经过而不觉者,笞五十。”材料说明唐代长安宵禁制度(     )
A.有利于首都地区社会安定B.体现了市经济管理有法可依
C.有利于维护中央政府权威D.兼顾了官员与民众的共同需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唐到宋,中国古代城市完成了一个从封闭到开放的"革命性"的转轨。"坊"曾是专门的居民区,"但大约从北宋后期开始及南宋前期,'坊'已只是街、巷的雅称、别名"。唐宋城市的变化(     
A.反映了宋代城市管理的混乱B.不利于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D.规范了城市商贸活动秩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隋唐时期,以坊市制度为基础的城市结构及管理体制达到顶峰,城郭内居民住宅区为坊,商品交易区为市。里坊实行宵禁政策,犯禁者将受严惩;市设市署和平准署管理市场交易。后来管理渐趋松弛,封闭的坊市结构向开放的街市转变;五代时集中的市制趋于瓦解,临街设铺已无法禁止。材料说明(     

A.坊市制度瓦解城市管理非常混乱B.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渐趋瓦解
C.商品经济繁荣影响城市管理规划D.城市规划管理受政局影响较大
2023-01-26更新 | 626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唐代都城长安的市没有遵循前代“前朝后市”的布置原则,而是在皇城的左右前方对称布置东、西两市。每市占两坊大小,内部由“井”字街划分为九个区域,通向市四面的八个门,中央设管理机构。据此可知,唐代市的管理(     
A.推动集市贸易的区域专业分工B.打破了市坊分离的传统格局
C.难以适应商业发展的空间需求D.体现了城市主要职能的演变
8 . 唐代洛阳城中的市多靠近漕渠,水路运输极其便利;南方的一些城市,扬州、杭州等地,也是商业繁荣的地区。荆南首府江陵,号称“全楚奥区,荆衡重地,凑舟车之都会,控湖岭之要冲”。这体现了(     
A.大运河沿岸经济繁荣B.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C.坊市制度的逐渐瓦解D.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2022-12-12更新 | 412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汉代到清代,中国城市基本是中央集权行政体系的载体,主要城市是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也是科举与官学等教化机构所在。这可以说明中国古代城市(     
A.体现礼法结合特点B.受士大夫传统观念影响
C.主要发挥政治功能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10 . 唐代中期以后,体现浓郁巴蜀地方特色的小市、酒市、江市、柳市、药市、蚕市、茶市等草市大量涌现。这反映出唐代中期以后(     
A.江南经济发展速度加快B.草市专业化色彩较浓厚
C.特色市镇经济日益繁荣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