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代中叶冀鲁豫三省商业城镇空间分布图


——许檀《明清时期华北的商业城镇与市场层级》


根据图片信息,指出清代中叶冀鲁豫三省商业城镇分布的两个特点,并分别予以说明。
2023-10-28更新 | 174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六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学界普遍认为宋代是中国古代城市形态发生了重要变革的时期,宋代地方城市城墙的存废状况、修筑政策、形态变化等也是中国城市史上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熙四年二月二十三日,诏河北诸郡发镇兵增筑城垒”。端拱二年时人称“河朔郡县,列壁相望,朝廷不以城邑小大,咸浚隍筑垒,分师而守焉”。……元丰三年(1080)曾巩奏疏称西北五路“嘉祐城堡一百一十二,熙宁二百二,元丰二百七十四。熙宁较嘉祐一倍,元丰再倍,而熙河城堡又三十有一”,可见西北筑城数量之惊人。西南地区本非重点建城之处,但在皇祐四年(1052)侬智高起义爆发之后,当年六月,“朝廷惩岭表无备,命完城”,十月,诏令南下平定侬智高起义的狄青“凡城壁尝经焚毁,若初无城及虽有城而不固,并加完筑”。北宋仁宗庆历之后,每年财政赤字为300万贯,英宗治平二年(1065),赤字超过1570万贯,导致财政吃紧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边地城池的营建。

材料二   相比之下,近里州县城市城墙失修的状况更为普遍,宋朝县邑鲜有修建罗城者。严禁地方占留钱粮的基本纲领,要求地方州县除必要开支外,其余皆要输送京师,故而修筑城墙的经费需向朝廷申请或由本地人户出资。正如南宋建炎间李纲所说:“东南久平定,郡县无城闉。”明确指出北宋地方修建城池重边地,轻腹地的问题:“朝廷所以备御夷狄者,皆在边郡,城池、器械一切备具,故敌未易攻。金人内犯,乃扰吾腹心,而中原郡县积习承平之久,城池堙颓,并无器械,何以御敌?”

——摘编自来亚文《宋朝腹地“郡县无城”与“小城大市”现象研究》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对宋朝郡县城墙的修建与维护进行评述。
2022-11-14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几乎所有的中国古代城市都是与城墙相关的,城市作为一个概念是由城墙来定义的。自古以来,中国城市就具备了城、池。城体现了国家的权力和天朝帝国的威严。城池保护了代表皇权的官府衙门。明清时期,皇墙既是拱卫帝都的一道军事防御,又是把皇家属地跟百姓居所—即统治者和平民的生活圈划分开的禁垣,红墙黄瓦的禁垣象征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到清末,在大部分城市,具有相当规模的商业中心已出现在城墙之外,当城门在日落时关闭,拂晓时开启的时候,大批的商人小贩带着他们的商品,聚集在城门口,常常造成严重的交通阻塞,这样的现象在通商口岸尤其突出。1928年,北平社会围绕“毁墙”与“护墙”产生了激烈的争执。

——据贾长宝《民国前期北京城城墙拆毁研究》


如果回到1928年的北平,你是支持“毁墙”还是“护墙”呢?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有据,逻辑严密)
2022-07-2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红楼梦》中出现了许多关于同时代西方奢侈品的描述,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这个乱晃的秤砣般的坠物,显然就是摆钟的摆。

宝玉房间里,"这镜子原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不意刘姥姥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销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贾政一行人)及至门前,忽见迎面也进来了一群人,都与自己形相一样,却是玻璃大镜相照。"

元春省亲,"只见清流一带,势若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光雪浪……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

宝玉屋里的丫头晴雯得了感冒,发烧头疼,鼻塞声重。宝玉便命麝月∶"取鼻烟来,给她嗅些,痛打几个喷嚏,就通了关窍。"麝月果真去取了一个金厢双扣金星玻璃的一个扁盒来递与宝玉。宝玉道;""嗅些罢!走了气就不好了。"晴雯听说,忙用指甲挑了些嗅入鼻中,不怎样,便又多多挑了些嗅入。忽觉鼻中一股酸辣,透入内门,接连打了五六个喷嚏.眼泪鼻涕登时齐流。晴雯忙收了盒子,笑道."了不得,好爽快!拿纸来。"

——摘编自《海洋史研究(第十七辑)》


提取材料信息,对《红楼梦》中记载的西方奢侈品现象加以阐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远古人民为了从水中捕捞食物,避免漏水丧生的危险,便学会了游泳。春秋战国时期,游泳被推广到体育锻炼和娱乐的领域中。尤其是战国南方荆楚地区端午时节祭奠屈原的赛龙舟活动。为了防御吴、越从海上的侵犯,齐国管仲还训练水军游泳本领。唐朝,北方流行黄河龙门游泳,惊险壮观。两宋时期,游泳在军队的战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表演娱乐活动也最为活跃。北宋汴京城金明池表演跳水运动。南宋,钱塘江下游的杭州湾上技艺高超的弄潮游泳成为大众最喜爱的表演娱乐。官方也与此时集合万余水师演习水战。南宋词人辛弃疾曾留下了“吴儿不怕螋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旗惊飞,跳鱼直上,蹴踏浪花舞”的名句。元世祖忽必烈“改漠北旧俗,行中国事”的政治主张下,赛龙舟、水秋千等游泳娱乐活动为蒙古族所认知接纳。

——摘编自梁存信《我国古代的游泳》


材料蕴含了中国古代游泳运动的诸多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所拟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