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长久统一为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秦、汉政府鼓励农民垦荒,调动了农民开发土地的积极性,而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也使更大面积的土地开发成为可能。土壤耕作技术、水利灌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蚕桑培育技术都比前代有了明显的提高。此外,黄河流域出现了水稻的种植,麦、菽也在南方有了一定推广,单位粮食生产量较先秦时期也提高了3倍左右。黄河套区、河湟谷地、河西走廊、天山南部以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逐渐成为新的粮食产区。

——摘编自王双怀《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

材料二   西晋末年,北方陷入了少数民族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原地区人民被迫四处流迁。而东晋的建立,为南迁百姓提供了一个庇护所。在南迁人民的影响下,南方农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使得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得以体现。此外,麦、菽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

——摘编自刘璐《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区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
2022-03-05更新 | 472次组卷 | 20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秦汉社会经济史》一书中载有:“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故砦窳偷生而亡积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吴东有海盐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之一都会也,豫章出黄金,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费。”据此可知,秦汉时期
A.男耕女织成为生产经营的基本模式B.南方经济发展呈现地域特色
C.人口大规模迁移推动江南地区开发D.自然资源丰裕促进商业繁荣
3 . 明清时期江南形成了四大专业产品产区:运河沿线粮区,沿袭传统不变;濒江沿海棉区,盛产原料棉花或成品纱布;太湖周边桑区,主产蚕桑丝绸;苏南浙西山区则业是竹木茶纸产区。明清江南经济格局形成主要是由于
A.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出现B.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兴盛
C.区域性农业生产的发展D.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到隋唐,均田制绵延了300多年,保留了大量的国有小农,但这一制度到唐中叶已经崩溃。宋代不立田制,国家不再干涉土地财产关系的变化,结果是租佃关系盛行,成为主导的土地经营形式。宋代佃户人身自由,法律上也和主人有基本的平等地位……地租形式主要是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整个产量的多少而波动,所以地主还对土地的经营加以干预。而定额租则佃农可完全自主经营……有人估计,宋代的亩产量比唐代要提高1.5倍。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鱼鳞册始行于洪武二十年。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先是,诏天下编黄册,以户为主,详具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之数为四柱式。而鱼鳞图册以土田为主,诸原坂、坟衍、下湿、沃瘠、沙卤之别毕具。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据史载:“(明末清初)吾邑地产木棉,行于浙西诸郡,纺绩成布,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以济。”“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织者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外,未卒岁,室庐已空矣。其衣食全恃此。”故一旦商贩阻塞,棉花和棉布滞销,农民经济的运转就会出现危机。

——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到宋朝农民身份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明代黄册、鱼鳞图册的历史作用和明清时期农业经济的主要特征。
(3)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关系变化带来了哪些影响。
2020-01-1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湖广地区以种粮为主,而山东、河南许多农民则以种棉为业;苏州、福州发达的丝织业所用的生丝,要从湖南运来;而松江的棉布业,又要靠山东、河南出产的棉花。”这主要说明明中期以后
A.涌现出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
B.生产部门间地域分工趋势日渐明显
C.出现了资财雄厚的豪商大贾
D.男耕女织的传统社会分工开始打破
2019-04-18更新 | 257次组卷 | 18卷引用: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6 . 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却是当时十分流行的谚语。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
A.经济结构出现转型
B.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手工业生产出现专业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是弘治、嘉靖年间江西的人口户数及朝廷在江西的征税统计表。对此信息解读最正确的是
A.明弘治、嘉靖年间农业税收方式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B.明弘治、嘉靖年间人口减少与税收减少成正比
C.明弘治、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凋敝,农业衰退
D.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成为朝廷重要的税收来源地
8 . 司马迁认为,下图所示地区“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秦汉时期,关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表述正确的是
A.该地处于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突出
B.该地大兴水利,建设贯通南北的运河体系
C.该地区农业发达,均田制调动了生产积极性
D.该地因少数民族的内迁,劳动力获得补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