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秦汉社会经济史》一书中载有:“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故砦窳偷生而亡积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吴东有海盐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之一都会也,豫章出黄金,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费。”据此可知,秦汉时期
A.男耕女织成为生产经营的基本模式B.南方经济发展呈现地域特色
C.人口大规模迁移推动江南地区开发D.自然资源丰裕促进商业繁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据如表可知,当时
西汉末各州人口密度表(单位:人/平方公里)
州名人口密度州名人口密度
兖州103.51幽州9.29
豫州92.04朔方7.83
青州80.79荆州7.57
冀州80.17扬州6.15
徐州58.70益州5.44
司隶42.95凉州3.92
并州14.31交趾2.76

A.地方豪强势力壮大B.社会矛盾尖锐C.区域发展差距明显D.土地兼并严重
2022-02-08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滁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为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天然植被破坏过程示意图。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古代
A.经济的区域发展趋势B.统治疆域的不断扩大
C.农耕技术的不断提高D.由北向南的开发过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南宋时,谚语云:“苏湖熟,天下足”。明朝时,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压倒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三府,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清朝时出现了“江浙百姓全赖湖广(湖北湖南)米粟”的现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工商业发展推动了江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
B.清朝湖广地区已经成为了全国经济的重心
C.农产品商品化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D.外来作物的引进促进了湖广地区农业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是弘治、嘉靖年间江西的人口户数及朝廷在江西的征税统计表。对此信息解读最正确的是
A.明弘治、嘉靖年间农业税收方式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B.明弘治、嘉靖年间人口减少与税收减少成正比
C.明弘治、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凋敝,农业衰退
D.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成为朝廷重要的税收来源地
6 . 司马迁认为,下图所示地区“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秦汉时期,关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表述正确的是
A.该地处于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突出
B.该地大兴水利,建设贯通南北的运河体系
C.该地区农业发达,均田制调动了生产积极性
D.该地因少数民族的内迁,劳动力获得补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