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西汉时期,江南地区无明确疫情记载,但长江以北地区却发生了11次之多。这表明
A.南方重视疫病的防治B.北方战乱不断灾害频仍
C.疫情与人口密度相关D.南方政治秩序相对稳定
2 . 明清时期两湖地区的移民运动,不仅持续时间长,而且规模庞大。下表为当时长久迁居该地区的移民原因分类表。在这四类移民中,前三类占绝大多数。据此可以推断
A.战乱与移民迁徙无关
B.长江流域开发重心向中上游转移
C.强制性移民占比较大
D.政府的传统政策制约了区域开发
2018-12-11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8周周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唐人崔融《禁屠议》说:“江南诸州,乃以鱼为命;河西诸国,以肉为斋。”近代史学家吕思勉说:“而(唐)北方之人,亦未尝不以稻米为美”。这主要说明了当时
A.农耕文明高度发达
B.南北经济的差异与交流
C.对外贸易的不断繁荣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代以后的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中,陕北地区主要以祭祀掌管行云布雨之权的龙王为主,杭嘉湖地区则以祭祀蚕神嫘祖较为普遍,闽广地区一般主要供奉保佑海上平安的妈祖。这种现象反映了
A.迷信思想影响经济发展
B.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
C.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
D.民间信仰信众具有广泛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朝长江流域仍是“江南卑温,……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汉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沿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朝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转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示》

材料二:在长江流域早期开发中,畲田开发是一种典型形式。畲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这种耕作方式至今在我国四川、云南等长江流域地区仍有所见。

材料三:历史上荆江洪水水位抬高统计

时间历时最高洪水水位上升平均每年上升量
新石器时代至汉2300年0.2m0.0087cm
汉至宋元1400年2.3m0.164cm
宋元至今800年11.10m1.39cm

材料四:唐代至清末长江较大水灾初步统计

朝代年数水灾次数平均几年一次
唐代2891618
宋朝(金)317635
元朝91165.6
明朝276664.1
清明268624.2

材料二、三、四均摘自《长江流域水患研究》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评长江流域开发的情况(要求表述成文)。

要求:评述内容应包括开发的过程及原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谈谈你个人的认识。

6 . “天下之盛,扬为首”,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这表明
A.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扬州地理位置优越
C.扬州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7 . 下列哪些城市的兴起不能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变化
A.东晋、南朝建康人口上百万
B.长安、洛阳是唐前期最发达的城市
C.南宋“苏湖熟,天下足”
D.北宋定汴京为国都
8 .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对唐朝张籍的这句诗理解最准确的是
A.北方人大多害怕胡人
B.南方人与北方人有不同的特点
C.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
D.南北的语言融合比较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748年乾隆的一道上谕说:“浙西一带地方所产之米,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全籍江西、湖广客贩米船,由苏州一路接济。”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重心移至湖广江西
B.苏州已经成为交通枢纽
C.经济作物开始广泛种植
D.江浙地区出现产业转型
10 . 古代江南经济长期落后于黄河流域的原因不包括
A.地势复杂
B.气候炎热潮湿
C.人口稠密
D.生产技术落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