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西汉时期,江南地区无明确疫情记载,但长江以北地区却发生了11次之多。这表明
A.南方重视疫病的防治B.北方战乱不断灾害频仍
C.疫情与人口密度相关D.南方政治秩序相对稳定
2 . 唐人崔融《禁屠议》说:“江南诸州,乃以鱼为命;河西诸国,以肉为斋。”近代史学家吕思勉说:“而(唐)北方之人,亦未尝不以稻米为美”。这主要说明了当时
A.农耕文明高度发达
B.南北经济的差异与交流
C.对外贸易的不断繁荣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代以后的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中,陕北地区主要以祭祀掌管行云布雨之权的龙王为主,杭嘉湖地区则以祭祀蚕神嫘祖较为普遍,闽广地区一般主要供奉保佑海上平安的妈祖。这种现象反映了
A.迷信思想影响经济发展
B.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
C.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
D.民间信仰信众具有广泛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B.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发展划分而成
C.各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D.山东、山西经济区始终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是弘治、嘉靖年间江西的人口户数及朝廷在江西的征税统计表。对此信息解读最正确的是
A.明弘治、嘉靖年间农业税收方式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B.明弘治、嘉靖年间人口减少与税收减少成正比
C.明弘治、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凋敝,农业衰退
D.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成为朝廷重要的税收来源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748年乾隆的一道上谕说:“浙西一带地方所产之米,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全籍江西、湖广客贩米船,由苏州一路接济。”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重心移至湖广江西
B.苏州已经成为交通枢纽
C.经济作物开始广泛种植
D.江浙地区出现产业转型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移民情况

战国吴、楚、越等国随着人口增多,人民渐渐移居平原,太湖平原、宁沼平原和江汉平原部分获得开发
公元前218年,秦朝经过多年战争夺取今广东、广西、越南东北一带,又把十数万戍卒和罪犯安置到岭南,在南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主要行政官员由中原移民担任
西汉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的匈奴人不是被驱逐就是被内迁,这里的空白完全由内地汉族移民来填充
魏晋三国时期,移民开始进入今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吴国设置几个新县。西晋末年,大批南迁人口涌入长江三角洲,部分移民进入福建,设在福建境内的政区又增加了
约有20余万汉族移民迁入贵州,在镇远、平越等地屯田,来自内地的铁制农具,耕作方法广泛使用,逐渐取代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
康熙年间,汉人大量迁入察哈尔地区,到雍正时设多伦、张家口、独石口三厅,多伦作为一个土产集散地及宗教都市而兴盛起来,张家口也成为商业中心

——据葛剑雄、曹树基、吴松弟《简明中国移民史》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8 . 下列符合四大经济区特点的是(  )
①山东、山西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 ②龙门碣石以北属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 ③江南地区在中国古代一直属于落后的经济区域 ④汉代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相对缓慢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