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这一地区位于下侧示意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022-09-08更新 | 6052次组卷 | 7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两宋之际,北人大量南迁,一时间对小麦的需求量激增、价格日趋高昂。同时,租佃契约仍按旧例,佃户只在秋收稻米中按规定额缴租,而所种之麦并不征租,全部归佃户所有。稻麦二熟制就在南方得以推广。这表明(     
A.经济因素利于生产技术的推广B.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D.耕作方式的进步吸引人口流动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述了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赋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1)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谁?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经济现象?请说明江南地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4 . 唐肃宗时第五琦说:“赋所出, 以江淮为渊薮。”德宗时权德舆说:“天下大计, 仰于东南。”韩愈则更明确地声称:“ 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由此可知唐朝
A.两税法的实施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B.唐代中叶以来南方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C.长江下游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D.开辟长途海运促进南方粮食被北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经考古证实,含嘉仓是唐玄宗时期全国规模最大的一座粮仓,被称为“天下第一粮仓”。从考古发掘情况来看,含嘉仓的储粮主要来自于苏州、徐州、楚州(江苏省中部)润州(江苏镇江)等地。这表明当时
A.北方经济水平落后B.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
C.南方农业经济发达D.国家重视修建储粮仓
6 . 下图为《西晋末年汉族流民路线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人口由中原城市向周围边疆地区迁徙B.内迁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形成混居的局面
C.北民南迁主要集中在荆、扬、益等诸州D.南北朝政权更迭频繁是民族迁徙主要原因
7 . 下表所示为《晋惠帝时代汉族之大流徙》一文中的统计资料(部分)。影响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徙出地徙入地流徙之家数流徙之人数
陕西、甘肃四川、河南十万家左右二十万人
山西河南十万家左右三十万人以上
四川云南、湖南、湖北十数万家六七十万人
河北山东、河南一万家左右五六万人
云南越南北部甚众甚众
汉中四川、湖南数万家数十万人
A.政府政策的组织引导B.民族交融的不断加速
C.江南地区开发的需要D.战乱引发的社会动荡
8 . 汉代的长江下游地区.原产北方的粟类作物十分稀少。至宋、齐、梁时期"江如表千余里,野粟生焉","江南、(江)西间所种皆是"。对此变化解释最合理的是
A.粟因产量高而迅速普及B.人口迁移影响农作物分布
C.长期战乱致使土地荒芜D.江南地区农业技术的进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后汉书》记载,东汉安帝永初年间,曾两次调动江苏、浙江一带的粮食,赈济河南等地。这反映出
A.江南农业得到一定发展B.北方的农业产量持续下滑
C.长途贸易取得长足发展D.南北经济呈现互补的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