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下表是西汉到唐宋时期的人口统计数据(单位百万)。据此可知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数占全国户数比例%人口数占全国户数比例%
西汉212.1998.697.9
唐朝39243.2514.956.8
北宋1122.562.9662.437.1

A.文景之治促进了人口快速增长B.藩镇割据造成人口急剧减少
C.王朝更替导致古代人口的变动D.人口分布反映经济重心南移
2021-04-20更新 | 289次组卷 | 19卷引用:人教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3单元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单元测试题
2 . 下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每斗米价
北宋景德四年(1008)20文(淮、蔡)
北宋元祐五年(1090)6-100文(苏、杭)
南宋乾道三年(1167)120-130文(临安府、浙西)

A.人口数量大大增加B.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商业环境遭到破坏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2021·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部分省区疫灾年次数统计表(表中地区以现代行政划分呈现)。据下表可知,当时
小计
三国时期(220—280)2114
西晋时期(266—316)893222
东晋时期(317—420)133312224
南北朝时期(420—589)14621531234
合计1072053044484

A.经济水平决定疫灾频次B.疫灾与战争多寡相一致
C.疫灾重心有南移的趋势D.中原地区疫灾持续减少
2021-05-07更新 | 17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A卷新题基础练)
4 . 下表摘编了一些古籍中关于三国时期东吴之地的相关记载。据此可知,当时东吴地区
出处内容
《吴志·鲁肃传》孙吴“沃野万里,士民殷富”。
《吴都赋》建康(今南京)“富中之甿,货殖之选,乘时射利,财丰巨万”;东吴之地“其田野畛畷无数,膏腴兼倍……国税再熟之稻”。
《吴书·钟离牧传》钟离牧有田二十亩,年获六十斛米,平均每亩可达三斛。
A.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经济得到开发
C.耕作技术全国领先
D.贫富差距缩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由本表可知,运河的开凿与整修
开凿时间河道走向起止点
隋朝运河隋炀帝时以洛阳为中心点,呈纵横形状涿郡—余杭
元朝运河元世祖时呈南北垂直形状大都—杭州
A.巩固南方经济重心地位
B.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
C.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变化
D.体现农耕文明的外向特征
2017-11-20更新 | 517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新教材新高考)-考点0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