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2021-07-08更新 | 9411次组卷 | 100卷引用: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2)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如表是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据如表可知,在此期间
都名西汉末东汉中期
代郡(今河北、山西间)5677120123
太原(今属山西)16986330902
南阳(今河南南部及湖北、陕西部分地区)359316528551
汝南(今河南东南、安徽西北)461587404448
豫章(今属江西)67462406496
零陵(今湖南、广西间)21092212284
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
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
2021-06-08更新 | 11459次组卷 | 74卷引用: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学案讲练)-【创新课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优质备课课件与学案讲练(选择性必修二)
3 . 下图是西晋时期的人口迁移图。由此可推知,当时人口迁移
A.促进了北方社会稳定B.有利于江南经济的开发
C.使民族矛盾趋于缓和D.巩固了西晋的中央集权
2020-11-24更新 | 633次组卷 | 15卷引用:(选必三)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后案)
4 . 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衣冠南渡”直接推动了
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B.黄河流域少数民族的大交融
C.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D.江南地区的大开发
2019-10-09更新 | 561次组卷 | 35卷引用: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选必3-高中历史统编版新课同步练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南方本地人开的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旧俗,在门前张挂炉子灯;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人在吃笼饼、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去掉皮,原本是因为北地风尘比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材料表明北人南迁
A.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B.导致南北风俗习惯趋同
C.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D.促进南北文化融合
2019-05-09更新 | 245次组卷 | 6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3)-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备作业)
6 . 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2018-06-09更新 | 4829次组卷 | 61卷引用: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选择性必修2)
8 . 下表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由本表可知,运河的开凿与整修
开凿时间河道走向起止点
隋朝运河隋炀帝时以洛阳为中心点,呈纵横形状涿郡—余杭
元朝运河元世祖时呈南北垂直形状大都—杭州
A.巩固南方经济重心地位
B.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
C.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变化
D.体现农耕文明的外向特征
2017-11-20更新 | 517次组卷 | 24卷引用: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选必2-高中历史统编版新课同步练习
9 .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材料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是
A.由北向南迁徙
B.迁徙涉及阶层广和规模大
C.加速南方开发
D.政府组织和被动迁徙并存
2017-10-02更新 | 766次组卷 | 33卷引用: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选必3-高中历史统编版新课同步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