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重农抑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商君书垦令篇》说:“禄厚而税多,食口众者,败农者也。则以其食口之数,赋而重使之,则辟淫游悔之民无所于食。”据此可知,商鞅旨在
A.打击贵族势力,发展农业生产B.限制商业发展,维护小农经济
C.奖励开垦荒地,按人口征赋税D.废除井田制度,保护土地私有
2021-10-1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历史解释能力是学习历史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下面的表格中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
概念解释
A.重农抑商自战国以来的一种经济指导思想,其主要内容是政府鼓励和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百姓从事任何商业活动。
B.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包含了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
C.朝贡贸易自秦以来中外贸易的唯一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外国朝贡与中外贸易相伴进行,中国大量输出商品换取巨额税收。
D.《明夷待访录》是明末清初黄宗羲的代表作,书中寄托了他的政治改革理想,严厉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A.AB.BC.CD.D
3 . 有学者称。“重农抑商”政策使职业分工呈不合理状态,社会全员消费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消费产品农业化致使社会中绝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是低水平的。该学者意在说明“重农抑商”政策
A.以发展农业生产为宗旨B.无法适应稳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C.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D.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陆贽曾任德宗朝宰相,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也是封建正统思想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国之纪纲,在于制度,商农工贾,各有所专”,要使他们“咸安其分”。韩愈以儒家道统继承者自居,极力主张“人益农”,提出农商“相生相养”,并肯定海外贸易的通货殖财功能。

——摘编自吴松《中国农商关系思想史纲》

材料二 帝制体系在明清商业发展中逐渐调适,由一定程度的限制,转为放任,甚至鼓励,直到实现与商业繁荣之间相互需求、支撑的结构,国家参与商业的程度也趋于加深。帝制体系与商业繁荣间的基本契合,提供了明清商业一定程度发展的条件,扩展了国家财政收入来源,也强化了帝制体制的经济基础。此种契合关系的另一面,是商业较大幅度地被纳入帝制体系控制范围,市场经济难以充分自由地演变,商人也在此环境中异化为帝制体系的社会基础明清商业与帝制体制契合发展的复杂局面,与一般所说的早期资本主义在经济上虽有若干相似处,但总体上并未进入同一社会演变轨道。

——摘编自赵轶峰《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贽、韩愈的经济思想并进行简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19世纪中国政府和殖民国家对待商业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统治者实行“上本除末”的政策,正式把商人及商人活动贬为末等之民和末业。秦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家为了加强对商人的监管,将城市商人户口进行专项登记,列入“市籍”,以区别一般编户齐民的“户籍”。秦朝多次将六国的大手工业主迁徙到边远地区。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政策,目的在于彻底摧毁六国的经济势力,使反抗者失去经济基础。同时又将许多私营工商业主迁徙到秦朝统治地区咸阳、巴蜀一带,允许他们继续经营手工业,也有加强秦朝经济的目的。这与摧毁六国经济势力并不矛盾。另外,商人被抑制还表现在徭役征发上。此目的也在于摧毁六国的经济势力。由于秦朝短祚,富商们只是受到暂时的压制,很快随着秦王朝的灭亡迅速复兴。

材料二 汉武帝时,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来削弱高赀、富商大贾的势力,使抑商政策达到极端:实行盐铁酒专卖,迫使大商贾退出商业活动的主要阵地,起到了压制商人的目的;改币制,也在于打击“不佐国家之急”的商人;均输、平准的实行更是以官办贩运货易排除私商,并由政府垄断物价,而征收财产税及算缗、告缗几乎使全国所有富商大贾陷于破产。同时朝廷任用商贾子弟东郭咸阳、孔仅、桑弘羊等,相继“以费”入朝为官,就是利用其固有经验,从商贾发财致富的经济活动中获取财政收入,以支持对外用兵。虽然国家出台了许多与民争利的措施,但到昭帝时,文学言:“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部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忠茗《论秦汉时期的抑商政策与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秦、汉两朝抑商的手段。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汉两朝实施抑商政策的目的。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以及北方边疆地区。……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   1757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材料二中的“本”、“末”各指什么?概括材料反映的经济政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种外交政策,这种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7 . 重农抑商政策是在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同时,重官商,遏制农民经商,打击富贾大商,抑制中小商贩人数过多。这说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A.便于专制政府与民争利
B.适应维护专制统治的需要
C.压抑了社会经济的活力
D.推动了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承秦祚,但刘邦接过来的是一个被暴秦和连年征战压榨得山穷水尽、凋敝至极的江山,刘邦和他的继任者不得不采取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山林水泽、矿山盐田、关卡市场,通通开放;连铸钱都交给民营经济去干。传统农业税在汉文帝时已减至三十分之一,其在位二十三年,更有十二年全免。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大肆用兵拓边,汉朝前期七十来年的积累,没几年打了个底朝天。于是改变政策,先是实行了盐铁官营,从盐铁专卖中获得丰厚的利润,又采取均输法和平准法。均输就是国家采购、国家经销;平准就是根据市场情形,设立专门的机构,贱买贵卖,平抑物价,垄断经营。还推出了“算缗”与“告缗”,向工商业主征收财产税、车船税,鼓励告发瞒报家产的行为。晚年的汉武帝郑重其事地发布了《轮台罪己诏》,检讨自己的错误,不该穷兵黩式,用尽民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吾愚《千秋功罪桑弘羊》


(1)据材料一,概括汉初的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概况汉武帝经济政策措施,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分析采取经济政策的原因。
10 .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着这样的记载:“网疏而民富”;“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也。”司马迁在这里体现出的经济思想是
A.对私人营利采取一定的放任态度
B.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C.发展经济应该农工商并重
D.发展商业应因地制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