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重农抑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贾谊曾上书汉文帝,日:“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重,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今驱人而归之农,皆着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伎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言皆趋农作,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据此可知,当时(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经济政策出现重大变化
C.商业活动较为兴盛D.重农抑商成为社会共识
2 . 《考工记解》载:“汉初禁末作。末作,秦之所贱也。秦人有市籍者及父祖有市籍者皆为人贱,至高祖又禁……乘马,冠竹皮冠”。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①官府重视对商人监管   ②商人的社会地位最低
③对商帮采取抑制政策   ④商人在生活上遭歧视
A.①④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0-11-16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新东方】【2020】【高三上】【期中】【HD-LP378】【历史】
3 . 汉代《盐铁论》称“铁器兵刃,天下大用,非庶众所宜事也”。汉初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郡县。这表明当时汉王朝
A.垄断战略资源,提高财政收入
B.重农抑商,打击工商业经济
C.运用经济手段,维护王朝统治
D.削藩置郡,加强中央集权
2020-09-08更新 | 237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7春季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期中联考高二历史试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一天子。

——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材料三   汉初是“黄老”“申韩”之学并行的……原来一个人治天下,无论怎样凭恃武力,总不能全不讲教化。而讲教化,只有儒家之学最长。而且汉武帝,是个喜欢铺张场面的人,而巡守封禅……典礼,也只有儒家知道。

——吕思勉《中国通史》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核心思想。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何特色?并指出董仲舒新儒学被统治者采用的理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和该学者观点一致的是
A.“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C.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D.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2020-06-08更新 | 198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6 . 清代雍正二年(1724年),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这表明
A.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
C.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D.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2019-02-02更新 | 248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基于此言论,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农商并重B.重农抑商C.农本商末D.闭关锁国
8 . “重农抑商”思想崛起并得到实践的时期是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当·斯密说:“被看作政治家或立法家的一门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提出了两个不同的目标:第一,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或者更确切地说,使人民能给自己提供这样的收入或生计;第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足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与此不同,中国古代法家的“统制经济″思想着眼于如何运用经济政策达到增强统治者的国力、使民众易于统治之目标。此种经济思想形成于战国至西汉时期,并为后世统治者基本沿用。

——曹正汉《反思“国有经济强国论”》

材料二   国民政府成立伊始,即接受了统制经济学的主张,开始筹划建立经济体系。1928年11月,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建设大纲草案》,规定:“凡关系全国之交通事业……有独占性质之公共事业……关系国家前途之基本工业及矿业……悉由国家经营之。”30年代初“统制经济”受到术界的广泛支持,一方面是由于随着经济危机的蔓延和发展,意大利、德国、美国和苏联等国家所实施的各种新经济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一方面由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的入侵,举国上下都期望加强国防经济建设和加速发展国营工矿事业。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中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由蒋介石等四名委员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方案》,提出中国的经济建设必须实行计划经济,其宗旨就是扩大国家资本,垄断全国的经济命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两种经济思想目的的不同,并用中国古代一个思想家的“统制经济”“为后世统治者基本沿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实施“统制经济”的原因及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