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反映出当时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海禁
C.重农抑商
D.保护生态资源
2 .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说,如果不懂得小农经济,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中国历史。小农经济在古代诗作中有充分的反映。例如: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史载,16~18世纪出现了中国瓷器外销欧洲的高峰,当时欧洲的皇室、贵族和富有人家竞相购买中国瓷器。对此,一位西方收藏家评论道:“有着数千年传统的中国瓷器,对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18世纪末中国瓷器外销却走向衰落。这固然和欧洲制瓷业的兴起、竞争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当时中国政府实行的政策有关。这一政策不仅限制了中国瓷器外销,更严重制约了中国制瓷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状况,并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分析,18世纪末中国瓷器外销走向衰落的国内因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应如何认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
3 . 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其影响是
A.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
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C.加快了统一台湾的进程
D.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4 . 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当铺又次之。”此观点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A.重农抑商观念的影响B.农民封建地租的沉重
C.国内商品经济的繁荣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黄遵宪旨在批判清朝的“海禁”政策
B.清实行“海禁”政策有民族自卫的说法
C.“海禁”政策维护了出海者的利益
D.“海禁”政策使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