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清朝嘉庆皇帝对外国使臣说:“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此言论说明清朝对外政策的特点是(  )
A.宽容开放B.闭关自守C.经贸频繁D.平等友好
2 . 明中叶戚继光打败“倭寇”,维护沿海安宁;明末清初郑成功打败“红毛番”,收复台湾;清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大败“罗刹”侵略者。这表明(     
A.周边国家窥视中国已久B.工业革命引发了边疆危机
C.明清时期中国军力鼎盛D.闭关锁国顺应了统治需要
3 . 学者晁中辰的著作《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中有如下章节:
第四章永乐年间海禁的松弛与郑和下西洋
第六章西方殖民者的东来与正德年间海禁的废弛
第七章嘉靖年间的严禁和海商集团的反海禁斗争
第八章隆庆开放与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
第九章明末海禁的废弛和郑芝龙海商集团的兴起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明朝实行海禁主要是为了防范西方殖民主义者
B.海禁的废弛打破了传统的天朝心态和华夷观念
C.明朝统治者借海禁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D.明朝实行海禁与维护其宗藩朝贡体制有关
4 . 中华海洋文明源远流长,海路绵延,联通中外。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海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认知,不正确的是(       
A.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路”
B.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商品远销东欧、北非
C.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明清时期,禁止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
2022-06-14更新 | 4794次组卷 | 33卷引用:江苏省五市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联考(选修 )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是清朝时期某地重要建筑分布图,读图判断此地是
A.广州粤海关B.上海外滩租界C.广州黄埔军校D.北京东交民巷
6 . 康熙二十三年(1684)规定:“外国贡船所带货物,停其收税。贡船回国,带去货物,免其收税。”乾隆年间,因琉球国地处偏僻,物产无多,为勉其向化之诚,“凡贡船只,准带土产货物银两,在闽贸易,建设柔远驿馆,抚恤安置”。这表明康乾时期
A.地方经济自主性大幅提高B.“闭关锁国”政策已名存实亡
C.“海禁”造成对外贸易锐减D.朝贡贸易中的天朝上国心态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仲《管子治国》

材料二   (至元)二十一年(1285年),设市舶都转运司于杭、泉二州,官自具船、给本,选人入蕃,贸易诸货。其所获之息,以十分为率,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凡权势之家,皆不得用己钱入蕃为贾,犯者罪之,仍籍其家产之半。其诸蕃客旅就官船卖买者,依例抽之。

——《元史食货志》

材料三   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

——(明)谢杰《虔台倭纂》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体现的经济政策是什么?据材料一,分析推行这一政策的理由。
(2)据材料二,概括元政府在商贸领域采取的措施。
(3)据材料三,指出明政府推行此措施的目的及实际效果。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禁政策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2022-08-1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8 . “它是加强和巩固幕府封建统治的有效政策……但是它缩小了人民面向世界的目光,扼杀了不断探索的精神。”这评价的是
A.大化改新B.庄园制度C.闭关锁国D.文明开化
9 . 康熙年间的名士阮旻锡在《海上见闻录》中说:“上自辽东,下至广东,皆迁徙,筑短墙,立界碑,拨兵戍守,出界者死。”康熙的这一措施
A.隔绝了中外交往B.为康乾盛世奠定基础
C.限制了民间贸易D.根源于发达的商品经济
2022-02-1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1757年乾隆帝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这一规定
A.旨在禁止外国商人来华贸易B.利于清政府垄断世界贸易
C.反映中国实行闭关自守政策D.导致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