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隆庆三年的改革,涉及贡期、赏额、贡额,以及对冒名进贡者的惩处等方面,在将西番朝贡遣使的人员限额提高约十倍甚至百倍的同时,着重大幅减少进京贡使数量和限制近边番僧的朝贡规模。此措施(     
A.表明朝贡贸易面临崩溃B.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萌芽
C.进一步落实“海禁”政策D.体现了一定的经济理性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篇》

材料二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摘编自《论南洋事宜》

材料三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统治者“宰相既罢"之后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的名称。结合所学,概述该机构不能完全取代宰相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行海禁政策造成的严重后果。
3 . 乾隆帝在回复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要求时提到:“向来西洋各国及尔国夷商赴天朝贸易,悉于澳门互市,历久相沿,己非一日。……今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若俱纷纷效尤,以难行之事妄行干渎,岂能曲循所请……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详加开导,遣令回国。”该回复反映出
A.清朝拒绝与英国通商贸易B.清朝拒绝给予英国优惠待遇
C.清朝对外充满天朝上国心态D.清朝反对另外开特例给英国
4 . 清朝的传统国策是严禁人民移居国外,视移民为"弃民";1877年中国与西班牙签订《会订古巴华工条款》,规定中国可派员前往调查华工受虐待情形,两年后在古巴首都哈瓦那派驻领事。清政府的这一变化,反映出
A.清政府重视华工的利益B.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D.中国逐渐接轨近代世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下旨规定:“(浙江)此地向非洋船聚集之所,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此规定
A.旨在防止西方殖民者骚扰B.限制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C.表明海禁政策已趋向放松D.禁绝了中国商人的对外交往
6 . 雍正五年(1727年),废除南洋贸易的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弛禁生丝及丝织品出口(实只准出口少量粗丝),国内商人可以东洋换铜的名义搭配少量绸缎出口。这反映了清代在雍正、乾隆时期
A.坚持闭关锁国政策B.海禁松弛,但仍有诸多限制
C.官府垄断外贸D.正缓慢走向对外开放
7 . 1656年,清政府“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同时颁布了“迁海令”,在沿海制造无人区。该政策
A.阻碍了中外经济交流B.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开发
C.直接导致西方列强入侵D.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8 . 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州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这一变化(     
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D.促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020-12-29更新 | 748次组卷 | 34卷引用:山西省汾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明太祖实录》记载;“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相交易者,悉治以罪。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于重法。”该政策的实施
A.抑制了商品经济发展B.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
C.禁止了官民对外贸易D.阻碍朝贡贸易的发展
10 . 清初,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规定“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这一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
A.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B.直接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C.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D.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
2020-11-03更新 | 481次组卷 | 3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大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