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1757年,乾隆帝宣布:“嗣后口岸定于广东,外来商船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这一做法(     
A.规范了中外贸易B.阻滞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C.强化了闭关锁国政策D.保护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2 . 清朝政府规定,一切外国进口货物一律由官方特许的“十三行”承销,内地出口货物也由十三行代购,进出口货物的价格概由十三行决定。外商不得和官府直接交涉,一切命令、文书都由十三行转达。这一规定
A.适应了西方开拓中国市场的需求B.放宽民间船只出海贸易的限制
C.严格约束外商在广州活动与贸易D.导致中国迅速落后于西方国家
3 . 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这则材料可以证明
A.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
B.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患的严重性
C.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是由海盗组成
D.明朝海禁与倭患的责任完全在政府
4 . 康熙二十三年,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这一变化
A.振兴了沿海经济B.保护了民族工业
C.顺应了时代潮流D.妨碍了中外交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别名“洋货行”“洋行”,有“金山珠海,天子南库”之誉。下列关于“十三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现出清政府在新形势下逐渐开放B.折射出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的政策
C.极大地促进了中西经济贸易的发展D.由清政府任命“十三行”官吏加以管理
6 . 徐光启说,“严禁之,则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商矣”。进而认为,“惟市而后可以靖倭,惟市而后可以知倭,惟市而后可以制倭,惟市而后可以谋倭”。据此可知,他主张
A.开放贸易制倭B.鼓励商业发展
C.实行海禁政策D.打击海上走私
7 . 顺治年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材料表明
A.中国开始实行“海禁”政策
B.“迁海令”是为了抵御西方殖民侵略
C.中国民间正常赴海外经商的路径被禁绝
D.“迁海令”是重商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产物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诏户部严交通外番之禁。上以中国金银、铜钱、段匹、兵器等物自前代以来不许出番;今两广、浙江、福建愚民无知,往往交通外番私贸货物,故禁之。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相交易者,悉治以罪。

——《明太祖实录》卷205

材料二

1998年中央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利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新的国内外形势要求政府对“走出去”战略的目标、内涵予以明确构筑,赋予新内涵,并出台新的支持性政策措施,以便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大潮中,为我国谋求更大的经济增长动力和发展空间。

——邢厚媛《国际商报》


1)概括材料一明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及其对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为了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与此相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2017-07-1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