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明朝官员王文禄认为:“商货之不通者,海寇之所以不息也。海寇之不息者,宜其数犯沿海及浙东西,而循至内讧也,何也?自嘉靖乙酉傅宪副钥禁不通商始也。”他意在说明(     
A.中外矛盾的尖锐性B.取消海禁的必要性
C.海寇问题的严重性D.强化海防的紧迫性
3 . 如表为明代不同时期法律、法规对违禁下海囚犯处罚的规定。这从侧面反映了嘉靖时期
处罚缘由明太祖(大明律》《嘉靖问刑条律》
携带一般违禁物品下海杖一百发边卫充军
携带重要违禁物品下海纹刑斩刑,并枭首示众
官吏通同犯罪除死罪外,罪止杖一百,不连累子孙除死罪外,发边卫永远充军,并且取消子孙永袭的权利
A.社会矛盾逐步缓和B.倭寇侵略危机已被消除
C.对外政策更加保守D.民本思想受到政府重视
4 . 文明的扩展与交流。

材料   希腊人的早期城市公社发展到一定水平,便开始向周围地区移民,广泛建立移民点。这些移民点和许多由之分出的城市公社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特别是扩大奴隶来源方面的联系,而这类联系又促进了希腊城市公社向更高水平的发展。公元3世纪及稍后,中国北部的鲜卑诸族,欧洲的日耳曼诸族,当他们有了铁器,知道农耕,开始进入阶级社会,从而具有一定向外扩张条件的时候,或者和平迁徙,或者暴力侵犯,向与他们邻近的先进农耕地区扩展。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开民族之间的闭塞局面,而且加速了他们向先进的封建社会形态过渡。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中外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5-0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83年,清政府以统一台湾为由,对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首先,1684年,临近海洋的各个省份纷纷打开海禁,设立了四处海关部门。康熙曾多次颁发圣旨,下令各个关口减少免除外国商船的部分关税,统一各个关口的关税税率和计算税收的规则,外国船只只需要在任意一个关口交税即可,以此刺激外国商品进入我国。

康熙曾多次颁发圣旨,减免外国商船的关税。比如:在1684年就规定,收取关税三成;1685年,在原来三成的基础上再减了二分。除此之外,康熙在船钞(海关税的一种,又称“吨税”)上也给了外国商人非常大的优待,征收外国商人的船钞标准,比本国商人的标准低得多。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730年。

——摘编自《清史编年·康熙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83—1685年康熙帝外贸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帝1683—1685年颁布外贸政策的积极影响。
6 . “康熙开关”后,清政府曾经于康熙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公元1683年—公元1684年),先后在粤(广州)、闽(福州)、浙(宁波)、江(上海)四个地方设置了海关,这是“海关”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乾隆五十二年,四个通商口岸只留下广州一个,其他三个全部关闭。这一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A.绝对禁止了商民与海外的贸易B.使上海的发展落后于广州
C.沉重打击了海外走私业的发展D.使大清日渐脱离世界大势
7 . 马克思曾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造成“中国与外界隔绝”状态的根本原因是
A.小农经济形态B.闭关锁国政策C.天朝上国心态D.君主专制制度
8 . 托马斯斯当东这样总结1793年6月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的不妙处境:“这个庞大的帝国过分相信自己的智力资源,所以不愿和欧洲各国建立关系,它幅员辽阔别人无法强制它,它从不容许与西方发生任何关系。”形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远在英国之上B.封建专制制度和自然经济的排他性
C.惧怕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D.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对外延伸
9 . 乾隆帝以“持盈保泰”作为基本的治国方略,也就是要维持现状。统治者已丧失了开拓的动力,陶醉于眼前的繁荣,各种危机和矛盾酝酿滋生。由此可见,清朝由盛而衰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政策保守B.政治腐败严重C.农民起义打击D.西方列强骚扰
10 . 有学者指出:当古代中国历史上首次面临先后来自海盗及日本倭寇骚扰时,明朝廷采取海禁政策就是基于“筑长城御敌于千里之外”的思想,欲利用海洋这一天然屏障以阻隔海上敌对势力进犯。在该学者看来
A.海禁政策造成了严重的后果B.倭患严重危及明朝专制统治
C.明朝国家治理水平较为低下D.海禁政策的制定具有必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