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明朝建立后,对外事务中限制或禁止非官方渠道的对外贸易,将海外贸易严格限制在朝贡范围内。这反映明朝实施了(     
A.海禁政策B.重农抑商C.铁器牛耕D.小农经济
2 . 据载,清朝初年,政府以强制手段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迁出之地焚其房屋,荒其土地,以防居民出海。清政府这一举措根本上是为了(       
A.隔绝中外交流B.防范外来入侵C.强化自然经济D.维护封建统治
3 . 乾隆二十四年,颁行“防夷”措施: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外国商人在广州必须住在政府规定的行商的商馆中;不准外商向中国人借款或雇佣中国人。这反映出清政府(     
A.断绝中外经济交流B.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禁止民间贸易往来D.严格限制外商贸易
2022-07-23更新 | 477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列举三个帝国时期分别采取的加强皇权主要措施,并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的趋势。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2022-01-03更新 | 21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顺治十七年康熙元年和十七年三次下达“迁界令”,强迫从山东到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30-50里不等,渔船商船——律禁止出海。这一做法
A.打击了沿海的抗清斗争B.消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C.宣告了朝贡贸易的破产D.阻止了西方经济的侵略
6 . 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作者意在说明
A.日本与欧洲勾结共同掠夺中国B.中国居当时世界贸易体系中心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其合理性D.明朝海禁导致日本海盗的盛行
7 . 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全世界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认为“大帝国……被打垮”的主要原因是(   
A.愚昧自大,故步自封,闭关锁国B.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C.增设军机处,强化君主专制D.自给自足,重农抑商
8 . 晚明时期,徐光启曾说:“私通者,商业。官市不开,私市不止,自然之势也。又从而严禁之,则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商矣。”据此可知“海禁”政策
A.导致了沿海地区的严重贫富分化B.严重阻碍了中外正常的文化交流
C.有效维护了东南沿海的社会安定D.使民间海外贸易走向畸形发展
2021-04-21更新 | 297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只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地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这表明
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C.明朝造船技术落后D.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2021-12-25更新 | 302次组卷 | 52卷引用: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4月段考历史(理)试题
10 . 1684年,清廷户部设江海关(驻松江)浙海关(宁波)闽海关(泉州)粤海关(广州),监管货物出入和收取关税。此外,清廷还允许欧洲各国在东南沿海指定地点设立商馆,这表明当时
A.政府严格奉行闭关锁国政策B.政府实行有条件的对外开放
C.政府突破朝贡贸易体系D.外贸繁荣促使政府对外开放
2021-03-19更新 | 325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