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1757年,乾隆帝宣布:“嗣后口岸定于广东,外来商船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这一做法(     
A.规范了中外贸易B.阻滞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C.强化了闭关锁国政策D.保护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2 . 明朝政府曾经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这表明当时
A.对外政策发生改变B.中央集权高度强化
C.海外贸易持续兴盛D.科技发展迟滞落后
3 . 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只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地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这表明
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C.明朝造船技术落后D.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2021-12-25更新 | 302次组卷 | 52卷引用:重庆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仿真卷(A卷)
4 . 明清时期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造船业落后B.航海技术差C.清剿国内敌对势力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
A.清除倭寇残余势力B.开放海禁政策
C.对福建人剿抚并重D.采取富民政策
2021-04-06更新 | 264次组卷 | 32卷引用:重庆市铜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乾隆25年,为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官府仅保留广东的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广州十三行成为清帝国唯一合法的外贸特区。清政府采取上述措施主要是为了
A.维持天朝上国的威严B.扩大朝贡贸易体系
C.严格地限制对外贸易D.禁绝中外之间联系
7 . 清初,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规定“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这一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
A.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B.直接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C.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D.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
2020-11-03更新 | 481次组卷 | 31卷引用:重庆市铜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明初对外政策有“两大支柱”。其一,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宣布“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洪武十四年,又宣布“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洪式二十三年再次诏户部“中严交通外番之禁”。其二,统治者需要“万邦耒庭”,便遣使四出,“广加招徕”,让周边各国“称藩纳贡”“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其耒来也,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明矣。”这“两大支柱”导致明朝的对外贸易逐渐走向衰落。

——据章忠民、胡林梅《明清海上丝绸之路经略与海权渐失》等

材料二 15世纪末的世界变化促使英国开始积极拓展海外贸易。1588年,英国建立非洲公司开展与非洲的贸易,1618年,詹姆斯一世又特许建立了西非股份公司。1585年在美洲建立第一块殖民地后,大批英国人来到北美。17、18世纪,英国在与欧洲各国的角逐中逐渐占据上风,建立起了非洲、东方土耳其——波斯——印度、北美等贸易网络。1621年,英国的进口商品中不足10%来自美洲和印度,到172—~173年,北美和西印度占英国出口的38%,进口的3%.英国与美洲和印度等地的贸易,在17世纪中期后的一个世纪里增长了5倍。

——据孙燕《近代早期英国海外贸易的兴起》等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简表(部分)


——据孙玉琴、曲韵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成就与经验》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两大支柱”分别是指明初对外采取的什么措施,并分别指出实行这两大措施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早期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的主要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对世界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围绕材料所蕴含的主题,任选一个角度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
2020-08-2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面对海洋,中国和西方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态度。

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     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材料三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四     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
(3)材料三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
2020-08-2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明朝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实行海禁。沿海人民生路被断,于是与倭寇连结为乱。政府遣戚继光等人平倭,同时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沿海形势逐渐稳定。材料表明当时
A.东南沿海的私商是倭寇主力B.倭患隔断了中外商品贸易
C.政府失去对民间贸易的控制D.政策转变促成倭患的解决
2020-04-24更新 | 918次组卷 | 29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