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1684年,清廷统一台湾后,指定广州、宁波、漳州、云台山四地为通商口岸,进行中外贸易。1757年,乾隆颁布《防范外夷规条》,关闭了宁波等三口,仅留广州一口对外开放。清廷外贸政策的这一变化
A.阻止了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B.推动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转型的进程
C.加强了东南沿海地区的海防D.成为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之一
2 . 1684年,康熙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处海关。1757年,乾隆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这一变化
A.促使中国朝贡贸易逐渐衰落B.表明中国海权意识不断强化
C.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D.使得中国对外交流完全断绝
3 . 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全世界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认为“大帝国……被打垮”的主要原因是(   
A.愚昧自大,故步自封,闭关锁国B.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C.增设军机处,强化君主专制D.自给自足,重农抑商
2021-01-06更新 | 159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4 . 清初,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规定“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这一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
A.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B.直接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C.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D.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
2020-11-03更新 | 481次组卷 | 3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二高一下册预习卷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①阻碍了中外之间的贸易往来   ②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
③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④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6 . 明清治国者有特别发达的“专制智慧”:一日除外患,断绝一切联系,把国家变成个铁桶;二曰解内忧,控制、削弱民间的组织力量,把人民打成散沙。下列选项体现该“智慧”的是
A.闭关锁国   八股取士B.对外开放   小农经济
C.对外开放   八股取士D.闭关锁国   小农经济
7 .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该政策是
A.君主专制B.重农抑商C.闭关锁国D.八股取士
2020-01-20更新 | 289次组卷 | 16卷引用: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备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精品学案
8 . 清乾隆年间出使中国的马戛尔尼曾说:“吾实未见中国禁止外人在北方各埠贸易之规定明文。其所云云,不过华人欲掩其真正动机,而不欲宣诸口者。”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对外政策的“真正动机”是
A.限制对外频繁交往
B.维护天朝统治和权威
C.闭关锁国
D.维护封建小农经济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647年,清政府规定,准许寓居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但是“禁入省会”、“止令商人载货下澳贸易”,结果“每岁通市不绝”。这一现象表明
A.海外贸易管制相对宽松
B.朝贡贸易关系迅速发展
C.清廷海外贸易占据优势
D.海禁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10 . 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思想的是
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
B.“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
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
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2016-12-13更新 | 997次组卷 | 20卷引用: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