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明太祖实录)记载:“寸板不许下海,寸货不许入番。朕以海道可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据此可知,明代初期
A.控制民众思想
B.实行海禁政策
C.加强海防建设
D.受到西方侵略
2 . 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小农们对封建家族有较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   (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

材料三   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伍秉鉴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如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

                                                                                   ——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材料四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小农们……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清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
2019-12-2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复习历史试题2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梦粱录卷十三》记载:南宋临安,每当夜幕降临,从清河坊至众安桥大街以及两侧坊巷的所有商店开始活跃起来,十里长街,灯烛辉煌,人流如潮,有些饮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各种流动小贩,无论是夜市集中的地段还是小街里巷,到处都有。“至三更不绝,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市镇到南宋时普遍呈现出兴盛的景象。在南宋江南那些繁荣的市镇中,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如吉州的永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材料二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2)据材料二指出明代商品经济有哪些新的发展?这一新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洪武二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撞出海与外国互市。


(3)据材料三概括明初的商业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影响?
4 .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这些记载反映出当时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B.抑商、海禁
C.富国强兵D.保护森林和渔业资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代张燮《东西洋考》记载:“隆庆元年,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盖东洋若吕宋、苏禄诸国,西洋若交阯、占城、暹罗诸国,皆我羁縻外臣,无侵叛。而特严禁贩倭奴者,比于通番接济之例。”这说明涂泽民主张
A.通过贸易替代羁縻政策
B.有条件地开放海外贸易
C.政府严格实行海禁政策
D.严禁接济东西二洋诸国
2019-05-21更新 | 162次组卷 | 5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扬州市2019届高三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6 . 《广东新语》记载,康熙年间“(广东)东起大虎门,西迄防城,地方三千余里,以为大界。民有阑出咫尺者执而诛戮,而民之以误出墙外死者又不知几何万矣”。该记载表明当时
A.政府厉行海禁政策
B.面临严重的外患威胁
C.阶级矛盾不断升级
D.广东与中央矛盾尖锐
2019-05-1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元史•食货志》记载至元二十一年,“官自具船、给本,选人入番,贸易诸货。其所获之息,以十分为率,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凡权势之家,皆不得用己钱入番为贾,犯者罪之,仍籍其家产之半。”这一举措
A.禁止权贵在海外贸易中与政府争利
B.反映了元朝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表明对外贸易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促进了政府对民间海外贸易的规范
8 . 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严控对外联系
B.防止鸦片走私
C.杜绝西方思潮
D.避免海难发生
2019-01-14更新 | 257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苏苏州五中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9 . 据文献记载,明朝时法国“始有船只赴中国之广州,但贸易额甚微”,“贸易额甚微”的主要原因是
A.明朝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
B.法国商品粗劣缺少竞争力
C.清朝“闭关”政策限制对外贸易
D.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工商业发展
10 . 有史料记载,在1840年之前,西方人不能带军器进入广州,“夷妇”也不许进去,以防“盘聚之渐”。这反映当时清政府
A.坚持维护广州民众利益
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D.禁止发展中外贸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