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期中
名校
1 . 《东西洋考》中记载,海滨一带农民生活贫困,“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集体抢劫),其久潜踪于外者。既触纲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明清易代政局不稳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海禁政策后果严重
2 . 《御倭杂著》卷一记载,“天顺(1457-1464年)以后,市舶权重,市者私行,虽公法荡然,而海上偃然(太平)百年,此乃通商明验”。据此推断
A.明朝始终严格执行海禁
B.当时民间对外贸易盛行
C.内地中心城市商业发达
D.海禁政策阻碍中外贸易
3 . 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避免海难发生B.防止鸦片走私
C.保护人民安全D.严控对外联系
2020-07-1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因时而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对朝贡贸易有诸多限制。民间海外贸易早在宋代和元代就有较大发展,但明初朝廷为了集中精力对付来自蒙古人等北方势力的侵袭,消除东南沿海的倭患,民间海外贸易受到严禁。尽管如此,海上走私仍屡禁不绝。

——摘编自王信《明清外贸顺差、白银流入及对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前任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议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洋。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

——卷400,《疏通海禁疏》。

材料三   在明万历年间,由于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已涌现了一批拥资相当雄厚的帆船商人。据西人记载,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中国就出现了拥资达5500英镑到7500英镑的大海商。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最大股东才拥资8100英镑。可见二者已相差无几。

——摘自晁中辰《明代海外贸易》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明初统治者采取的海外政策及其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明朝的海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据材料二指出该政策的不足。
(3)据材料二、三,说明明朝海外政策变化所造成的影响。
2019-11-13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史籍记载:“成、弘之际,豪门巨室间有乘巨舰贸易海外者。”正德九年(1509年),广东布政司参议惊呼“近许官府抽分,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船,私置兵器,纵横海上”。材料反映了
A.明朝改变了重农抑商
B.政府己废除了海禁政策
C.明朝海禁政策的松弛
D.明朝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6 .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2019-01-30更新 | 6201次组卷 | 91卷引用: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练习历史试题
7 . 在洪武年间,每过二、三年就可以见到申谕海禁的记载。例如,在洪武十四年、十七年、二十年、二十三年、二十七年、三十年,都有这种严厉的申谕。这说明洪武年间
A.中外海上贸易几近断绝
B.闭关锁国已经形成
C.民间对外贸易依然持续
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8 . 《清史稿》记载:“时英吉利货船求往江、浙宁波、珠山及天津、广东等处收泊交易,上不许,仍令照例于澳门互市,向粤海关纳税,并征船料。”材料反映出清朝
A.推行专卖制度
B.厉行“海禁”政策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禁止与外国互市
9 . 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 (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
材料三 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伍秉鉴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如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
——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材料四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 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方式及特点。为什么说“小农们……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清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