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只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地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这表明
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C.明朝造船技术落后D.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2021-12-25更新 | 302次组卷 | 52卷引用:四川省雅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2 . 晚明时期,徐光启曾说:“私通者,商业。官市不开,私市不止,自然之势也。又从而严禁之,则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商矣。”据此可知“海禁”政策
A.导致了沿海地区的严重贫富分化B.严重阻碍了中外正常的文化交流
C.有效维护了东南沿海的社会安定D.使民间海外贸易走向畸形发展
2021-04-21更新 | 297次组卷 | 23卷引用:四川省雅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州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这一变化(     
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D.促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020-12-29更新 | 748次组卷 | 34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
A.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B.延缓了小农经济的瓦解过程
C.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
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019-05-09更新 | 63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3-2014年四川雅安中学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朝李清芳上奏乾隆帝:“洋船贸易往东洋者十之一,往南洋者十之九,凡江浙闽广四省海关税银多出于此,一加禁遏,则四省海关税额必至亏缺,每年统计不下数十万,其有损于国帑。”这表明
A.乾隆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江浙闽广四省财政困难
C.东南沿海倭寇日益猖獗
D.闭关锁国政策受到质疑
6 . 《国富论》写道:“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式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假使能在国内外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100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亚当·斯密
A.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条件优越B.建议西方工业资产阶级尽快打开中国市场
C.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D.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盛赞康乾盛世有利发展
2016-11-27更新 | 294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雅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鸦片战争前,广州十三行店铺的中国店员手中有一个小本本,上写一些词汇,并作了标注。如“尺寸”标作“土开了士”,“一月”标作“叶那里了”,“一、二、三”标作“温、吐、特里”。该现象
A.说明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B.表明海禁政策已受到冲击
C.显示广东人崇洋风气盛行D.反映对外贸易的客观需要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市舶司,为掌管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来物货的官署),利(利税、利润)人甚厚,提举官(管理市舶事务的官员)宜得人(用人得当)而久任。庶(期望)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减轻人民的财力负担)也。”

——宋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材料二 一名官员在乾隆二十四年给皇帝的奏拆中说:“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至丝价日昂。”乾隆皇帝谕旨宣布:“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翔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衽。”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清政府在粤海关规定:(一)洋船销货、装货,应该按期离开,禁止在广州过冬;(二)洋船不许同汉奸私自交易;(三)内地行商不许向洋商借贷资本;(四)洋商不许雇佣内地仆役;(五)在洋船停泊处必须有官员与兵了弹压、稽查。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四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有效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的贸易政策,分析该政策带来的影响?
3.依据材料四,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并分析出现这些新状况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