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首先是周边的国家,其次是亚洲地区的其他国家,再后扩展到欧洲、非洲。下列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认知,不正确的是(     
A.中国的对外交通在两汉时期初步形成
B.对外贸易发展由陆路为主到海路为主
C.清朝政府始终厉行海禁禁止官民出海
D.中国四大发明不断向外传播惠及世界
2 . 《东西洋考》记载:“(明)隆庆改元,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隆庆六年,郡守罗青霄……议征商税,以及贾舶……万历三年,中丞刘尧海请税舶以充兵饷,岁额六千……于时商引俱海防官管给,每引征税有差,名曰引税。”据此可知
①政府完全放弃海禁政策   ②允许私人进行海外贸易
③政府设置机构管理外贸   ④商税是军饷的主要来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魏源评议清代某位皇帝大规模开展的一项政策,认为“鄂尔泰收世宗(雍正)旷世之知,功在西南,至今百年享其利……土民从此长享轻徭薄赋之乐矣”。这位皇帝在位期间
①关闭江浙闽三海关   ②允许浙江一体贸易   ③设置军机处   ④颁布“海禁令”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9-02更新 | 4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上居民,近来海禁太严,渔樵不通,生理日蹙,转而为盗。”

——赵文华《明代海禁政策述论〉

禁越严而寇越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

——李金明《论明初的海禁与朝贡贸易》

材料二   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把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推上舞台,等于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将扩大范围、提高层次,继续推进。……2008年,浦东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人民币增长到了2007年的2750.76亿元,占上海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的1/4、进出口贸易的1/2和外商投资总额的1/3。

——摘编自(美)库恩《中国3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海禁”政策造成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浦东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长的原因,并用一句话概括浦东开发开放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康熙十一年(1672年),清政府规定;如将违禁出海贸易之人,不行举首,反以外海作为内地,或为隐匿,或擅给印票,往来侦探、通商漂海,皆革职提问。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在沿海地区开放通商口岸,准许中国商人出海贸易,随后又正式成立—浙、江、闽、粤四海关,统一管理对外贸易。这一时期,导致清政府海洋政策变化的直接背景是
A.收复台湾B.平定三藩之乱
C.列强染指中国东南沿海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020-03-31更新 | 24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6 .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两广总督的奏折中写道“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每年贩卖湖丝(湖州等地出产的生丝)并绸缎等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材料说明(        )
①乾隆年间广州是对外通商口岸
②中外间“丝──银”贸易兴盛
③江南地区的桑蚕丝绸生产发达
④官营手工业垄断了丝绸的生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 . 依据下表《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期乡民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镇做出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1820—1849292900
1850—18797215498
1880—1911156011838
1912—1939473077396

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B.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跟历代政府的提倡和鼓励有关
C.乡民迁居谋生的手段由种田逐步转变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
D.乡民职业的变化跟思想观念的变化和近代经济的兴起有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