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海港是海上贸易航线的连接点,也是文明兴衰的见证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温州使用舟船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新石器晚期。到汉代,温州已能制造扁舟、轻舟及楼船等,已与东南亚及日本等地有海上交通往来……入选2023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的温州翔门古港遗址规模大、遗迹全、年代清晰、内涵丰富,堪称是对宋元时期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绝佳阐释,也表明温州是海上丝绸之路不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城市。

——槁编自应忠彭:《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打开哪些言盒》等

材料二   “明清统治者并未意识到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对海洋贸易还是来取一贯的、保守的态度,对民间对外贸易更是充满了敌视,屡加打击。但这并未使中国商民退出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易舞台。双屿港是舟山群岛的六横岛和佛渡岛之间的一个港湾。因其位于宁波港通洋水道的必经之处,自古以来“为倭夷贡寇必由之路”,明初,为了加固海防,海岛居民全部内迁,“久无人烟住集”,因此成为走私贸易的理想场所。正德年间,广东实行对海外番舶的抽分制度,有些海外番商为避税辗转到福建和浙江沿海进行走私贸易,浙江双屿就成为其中的一处。而当时闽浙沿海军备不整、海防废弛,正因如此,双屿港的中外海商(寇)才可以与沿海居民内外私通,各得其利。

——摘编自李燕:《古代中国的港口——经济、文化与空间壇变》

材料三   2013年,国家发出了要构建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倡议,在此倡议的直接引领下,我国的沿海港口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到2021年,我国港口规模继续保持全球领先。港口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综合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自主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智慧港口建设取得新进展,污染防治得到强化,用能结构不断优化,绿色港口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口岸营商环境进一步向好,港口开放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摘编自杨晓光:《我国港口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取得的进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代对外海路通道的情况。写出宋元时期东南沿海的其他“重要节点城市”。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双屿港走私贸易兴盛的原因。结合所学并从对外关系的角度阐述明清统治者海洋贸易政策的出发点,简要分析其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指出“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名称,并阐述该平台的现实意义。
2023-09-26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崇化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首先是周边的国家,其次是亚洲地区的其他国家,再后扩展到欧洲、非洲。下列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认知,不正确的是(     
A.中国的对外交通在两汉时期初步形成
B.对外贸易发展由陆路为主到海路为主
C.清朝政府始终厉行海禁禁止官民出海
D.中国四大发明不断向外传播惠及世界
3 . 《东西洋考》记载:“(明)隆庆改元,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隆庆六年,郡守罗青霄……议征商税,以及贾舶……万历三年,中丞刘尧海请税舶以充兵饷,岁额六千……于时商引俱海防官管给,每引征税有差,名曰引税。”据此可知
①政府完全放弃海禁政策   ②允许私人进行海外贸易
③政府设置机构管理外贸   ④商税是军饷的主要来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粤海关志》中记载:“国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至二十五年,洋商立“公行”,专办夷船货税,谓之“外洋行”。”此处的“国朝”指的是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魏源评议清代某位皇帝大规模开展的一项政策,认为“鄂尔泰收世宗(雍正)旷世之知,功在西南,至今百年享其利……土民从此长享轻徭薄赋之乐矣”。这位皇帝在位期间
①关闭江浙闽三海关   ②允许浙江一体贸易   ③设置军机处   ④颁布“海禁令”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9-02更新 | 4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6 . 海外贸易的变化可以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19世纪前期中国皇帝认为“富足的中华上国无需外来货物,仁慈的皇帝允许通商乃是一种对洋人赐恩的标志及使其感恩戴德的手段”。(清朝)广州贸易的特征,是朝廷授权“十三家”称为行的商号,作为唯一的对外贸易代理人。

——选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浙江的明州是宋元时期主要外贸港口之一,请写出它在材料一示意图中的对应标号。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促使南宋海外贸易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清朝前期的海外贸易具体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与南宋相比,清代前期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简述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上居民,近来海禁太严,渔樵不通,生理日蹙,转而为盗。”

——赵文华《明代海禁政策述论〉

禁越严而寇越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

——李金明《论明初的海禁与朝贡贸易》

材料二   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把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推上舞台,等于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将扩大范围、提高层次,继续推进。……2008年,浦东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人民币增长到了2007年的2750.76亿元,占上海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的1/4、进出口贸易的1/2和外商投资总额的1/3。

——摘编自(美)库恩《中国3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海禁”政策造成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浦东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长的原因,并用一句话概括浦东开发开放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地位。
8 . 康熙十一年(1672年),清政府规定;如将违禁出海贸易之人,不行举首,反以外海作为内地,或为隐匿,或擅给印票,往来侦探、通商漂海,皆革职提问。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在沿海地区开放通商口岸,准许中国商人出海贸易,随后又正式成立—浙、江、闽、粤四海关,统一管理对外贸易。这一时期,导致清政府海洋政策变化的直接背景是
A.收复台湾B.平定三藩之乱
C.列强染指中国东南沿海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020-03-31更新 | 23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同时,曾经短暂地实行所谓的对外开放,但是限制极为严格。其中乾隆二十年(1755)的通商政策
A.限制外商只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B.允许外商于江浙闽粤四口贸易
C.开闽省洋禁,浙江“一体贸易”
D.开放广州厦门、上海等五口通商
10 .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两广总督的奏折中写道“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每年贩卖湖丝(湖州等地出产的生丝)并绸缎等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材料说明(        )
①乾隆年间广州是对外通商口岸
②中外间“丝──银”贸易兴盛
③江南地区的桑蚕丝绸生产发达
④官营手工业垄断了丝绸的生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