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1793年,英政府派乔治·马戛尔尼使团访问中国。使团提交的礼品清单有天体仪、地球仪、座钟、气象仪、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及军舰模型等。对礼单的解读正确的是
A.礼单包括天文仪器,是为了迎合中国重视历法的传统
B.为了麻痹中国,礼物隐藏了英国最新科学技术
C.枪炮、军舰模型等,展示了世界第二海军强国的实力
D.当时中国地理科学先进,英国地球仪制作落后
2 . 1792年英国派马嘎尔尼出使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采华,使团携带有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王的真诚心意。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信函译文称:英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幕顺之心”。这表明当时
A.两广总督用中国传统天下观解读马嘎尔尼使团
B.两广总督具有代行对外交往的权力
C.中英的交流还需要一个长期艰难的适应过程
D.中英语言之间的巨大差异,严重阻碍相互交流
3 . 《乾隆御制诗》:“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对诗中“关不开”政策,解读不正确的是
A.是乾隆时期的对外国策之
B.继承了明代朝贡贸易体制
C.实质上由官方垄断对外贸易
D.当时外国来华贸易的主体是传教士
2019-08-1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学考 选考)选择题专项加强训练
4 . 有材料显示:清朝前期,景德镇民窑接受欧洲人的定货,并经由荷兰人运往欧洲,器型种类包括西式餐具、人物饰像等。对此现象,符合历史的解读是
①这些定制的瓷器应该多数从广州出口
②清朝推行闭关政策,这是一则杜撰的材料
③这印证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发生的“商业革命”
④这说明当时的中国经济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马可·波罗在500多年前游历该国,盛称其耕种、勤劳与人口众多的情形,和今日旅行该国者所说几乎一模一样。可能远在今日之前,这个国家法律与组织系统所能容许它聚集的财富已经达到最高程度。”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A.马可·波罗的叙述并不真实
B.宋元时期经济与清朝相当
C.清朝的社会经济停滞不前
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经济转型
2019-04-29更新 | 195次组卷 | 4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肇庆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6 . 潮州曾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嘉靖朝海禁最紧,时潮州进士登科也很出色。……海禁宽松,靠海生存的人民生计解决,社会矛盾较为和缓,故万历朝潮州之进士登科……为潮州整个明代最差一朝。万历后期重申海禁,故崇祯朝潮州进士登科好转。”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海禁政策客观上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B.沿海民众及士绅热衷于通过科举实现价值
C.海禁政策的松紧影响了明朝科举取士的人数
D.海禁政策影响沿海民众的经济生活和价值取向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学家许倬云在论述明代时,突出了它的专制皇权特性,作者首先肯定了朱元璋的历史功绩;但随后,作者又对朱明王朝进行了毫不客气的批评:明代虽然自居为汉、唐帝国的复兴,却没有汉、唐那样天下帝国的气度……明代固然恢复了中国人自己的统治,却丧失了天下国家的包容和气度,也没有消除征服王朝留下的专制统治。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如何称呼来自遥远欧洲的人群,在近代中外交涉历程中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1643年版《辟邪集》直接把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称为“夷族”、“夷类”,指责传教士们包藏祸心,妄图“以夷变夏”。

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阿美士德号抵达上海,中国官员在对其批文中按惯例将其称为“该夷船人……”。但是在这次交涉中,普鲁士籍翻译郭士立认为中文的“夷”意指“barbarians”(野蛮人),使英国船长感到批文中的“夷”字触犯了英国的体面而大为光火。

1842年,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虽称欧洲各国为“西夷”,但指出不应以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态度来对待这些“夷”:“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穿今古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外之良友,尚可称之日夷狄乎?”并明确提出应“师夷长技以制夷”。

1858年签署的《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朝廷丈书中原来使用的“夷务”随后也改称为“洋务”。

1858年后,中国官员对欧洲各国的称呼逐渐发生变化。如康有为在《理学篇》中把“中国”与“泰西”并列。张之洞在《劝学篇>中称列强为“西国”。

——摘编自马戎《西方冲击下中国的话语转变、认同调整与国家重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夷”字解读的变化。概括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西方近代国家观冲击下,你对中国“天下观”的认识。
2019-04-08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省级联考】贵州省2019届高三3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2018-06-09更新 | 13997次组卷 | 122卷引用: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I卷)
10 . 有学者言:“嘉靖朝海禁最紧,时潮州进士登科也很出色。……海禁宽松,靠海生存的人民生计解决,社会矛盾较为和缓,故万历朝潮州之进士登科……为潮州整个明代最差一朝。万历后期重申海禁,故崇祯朝潮州进士登科好转。”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沿海民众及士绅热衷于通过科举实现价值
B.海禁政策客观上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C.海禁政策影响沿海民众的经济生活和价值取向
D.海禁政策的松紧影响了明朝科举取士的人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