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清雍正年间,朝廷颁旨同意两广总督严禁海运的奏请。海运贩茶至暹罗的福州民间商人立即向闽海关衙门呈明其利益诉求,表示不愿封海。朝廷认为“暹罗等国入贡有年……骤见禁止,势必心生疑惧”,如果停止海运,“无业穷民,转致无从约束”,裁定“仿照旧例,准其装运出洋”。对此合理的认知是
A.民间商人阶层的利益诉求得到了完全满足B.清代闽粤地方政府间的矛盾冲突不断激化
C.清朝有条件开放海外贸易以维系封建统治D.朝廷力图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朝贡体系之内
2 . 如图中的中国制造瓷碗是美国商人在18世纪晚期从东印度公司获得。碗壁上图案展示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广州珠江岸边开设的洋行。据此可知
A.中国政府曾一度实行开放政策
B.珠江流域成为经济最发达地区
C.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瓷器市场与世界市场接轨
2021-05-14更新 | 331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为解决国内铜斤短缺困境,下令:“ 凡商贾有挟重资愿航、海市铜者,关给符为信,听其出洋。舟回,司关者按时值收之,以供官用。”这说明
A.政府政策决定着对外贸易的兴衰B.国家权力影响着民间海外贸易
C.海外贸易解决了政府面临的困境D.民间贸易与官方贸易相互补充
4 . 双屿港与全球贸易

材料一明初,政府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宁波等地的市舶司,只允许有朝贡关系的国家来华贸易,严禁民间与外国贸易。然而,沿海商人为了生计,仍冒险与外商进行走私活动。1517年,葡萄牙遣使来华要求通商,因不在朝贡国名单中被驱逐出境。葡萄牙人只能在海上与中国走私商人交易。

之后,中国商人引葡萄牙人来到宁波港外的舟山群岛,葡萄牙人未经明政府的允许,就将六横岛和佛渡岛开辟为双屿港,并在此建房、修港口、成立自治的市政机构。来自美洲、欧洲、日本的白银、珍珠、皮货等源源不断运到这里,向中国走私商人换取丝绸、瓷器和茶叶等,逐步形成了当时亚洲最大的国际自由贸易港。

1548年,明朝政府派兵攻入双屿港,用木石“筑塞双屿港而还,番舶后至者不得入”,这个国际自由贸易市场自此消失。其后,葡萄牙继续寻找新的中西贸易中转站,1553年获得澳门租住权,最终葡萄牙和西班牙构建了澳门—果阿—里斯本航线及澳门—马尼拉—阿卡普尔科航线,钩织出一个全球贸易网络。


——摘编自王颖《双屿港命运与东西方历史的分野》等

材料二16世纪重要商路示意图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评析双屿港的兴废。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澳门—果阿—里斯本航线及澳门—马尼拉—阿卡普尔科航线对欧洲商业的影响。
5 . 清代开放海禁后,白银大量流入及铜钱供给的相应增加,导致物价缓慢上涨。清人汪辉祖记载乾隆五十九年浙江物价:“夏间米一斗钱三百三四十文。往时米价至(一斗)一百五六十文即有饿殍,今米常贵,而人尚乐生。盖往时专贵在米,今则鱼、虾、蔬、果,无一不贵,故小贩、村农俱可以糊口。”这表明当时
A.政府开放海禁有益民生B.农民实际负担不断加重
C.海外贸易妨碍农民生活D.政府减轻对百姓的剥削
2021·全国·模拟预测
6 . 明清两朝同处我国封建社会晚期,共同的大时代背景造成二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范畴内有着众多的相似点。相似点可指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丞相制度废除B.对外关系相对封闭
C.新的经济因素获得较快发展D.儒学正统地位不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