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2018-06-09更新 | 13996次组卷 | 12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十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金世宗即位后针对汉族人民的反抗,颁行“在山为寇,下山为民”的政策,北方“义军”迅速走向瓦解;明朝隆庆元年,朝廷取消海禁,允许人民下海前往西洋、东洋贸易,沿海“倭患”很快就烟消云散了。上述现象说明(     
A.传统民本思想影响深远B.国家治理应因地制宜
C.民心向背关乎政权稳定D.政府政策须适时调整
3 .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2019-01-30更新 | 6209次组卷 | 9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7世纪中期,清政府多次颁布禁海令;同一时期的英国政府则颁布《航海条例》,积极保护海外贸易。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
A.思想解放的程度B.中央集权的强弱
C.经济结构的差异D.海军实力的高低
2018-06-03更新 | 2496次组卷 | 36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马戛尔尼来华使命的失败是由于他触犯了广州商人和官员的既得利益。由于利益极丰,东印度公司在其最后几年中又格外小心,因此广州的商业体制不论西方人做出何种外交努力都是依然故我。”材料中广州的商业体制得益于(     
A.重农抑商政策B.闭关锁国政策C.朝贡贸易D.经济重心南移
6 .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的根本目的是
A.限制工商业发展B.保护农耕经济
C.维护封建统治D.防范“外夷”入侵
2021-05-24更新 | 1161次组卷 | 60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936年,在云南玉溪县郑和十七世孙郑绍明家里发现了《郑和家谱》,记载了郑和出使事迹:“和才负经纬,文通孔孟,特选皇廷……所至诸国名:占城国、爪哇国、暹罗国……于诸番国并海外,公干教化诸番王等无不祗顺(恭敬)……又乃称和公之德而扬和公之行,可谓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者矣”。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A.以宣扬明朝国威为目的B.拓展海洋的政治愿望
C.冲击传统对外贸易政策D.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8 . 明太祖为防止内地海商勾结倭寇为患,诏令“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明成祖为“昭示恩威,扩往圣之弘规,著当代之盛典”,派遣郑和率舰队出使西洋诸国;明正统(1436—1449)以后,政治日益腐败,倭寇卷土重来,欧洲殖民者也纷至沓来,海禁政策开始日趋严密。明朝的海洋政策取决于(     
A.倭寇对沿海的骚扰B.抑商政策不断调整
C.东西方地位的变化D.国力的兴盛与衰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2019-01-30更新 | 1883次组卷 | 56卷引用:山东省日照五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10 . —明朝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实行海禁。沿海人民生路被断,于是与倭寇连结为乱。政府遣戚继光等人平倭,同时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沿海形势逐渐稳定。材料表明当时
A.东南沿海的私商是倭寇主力B.倭患隔断了中外商品贸易
C.政府失去对民间贸易的控制D.政策转变促成倭患的解决
2020-04-24更新 | 918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老校区(新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