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下列从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史实结论
春秋时“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依然牢固
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汉代用分封制代替郡县制
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有利于元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明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

A.
B.
C.
D.
2 . 《中国商帮:从大历史看中国商人宿命》一文指出:“整个明朝,绝大多数时候,海商是以非法的角色活跃在海外贸易中。换句话说,他们就是走私商人,甚至以武装的方式走私,最嚣张时公然对抗政府。”导致明朝海商这种命运的主要因素是(          
A.明朝长期推行“海禁”政策B.走私带来的暴利的吸引
C.海商崇尚武力D.西方殖民者的扶持
3 . 顺治六年,国际瓷器市场的“中国时期”结束,日本的伊万里瓷出口却迎来了持续140年的鼎盛时期。“中国时期”结束,关键原因在于
A.瓷器质量的骤降B.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技术创新的停滞D.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几大要素:一是社会化大生产;二是技术推动;三是充分的商品化经济;四是本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有自己的土壤。明清时期“中国除了技术不够发达外,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所需的物质条件都已具备。”


据材料并结合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论证上述观点。(对材料中的观点赞成、反对或其它观点均可,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17-05-04更新 | 946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出现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呈现的是“一边倒”态势,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这带来的影响是
A.为白银货币化提供了有利条件B.促进了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C.促使手工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D.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进程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太祖即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材料二、(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明清时期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开始实行于何时?其目的如何?
(2)材料二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简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个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相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