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清一代,贸易受到政治的影响。官僚政府和外国商人以官商为媒介进行贸易,它既满足了商人的经济发展要求,也保障了官僚集团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在该贸易制度下,官府不再直接经营或主持外贸,所有贸易经营都由十三行商人负责。中央政府通过让渡对外贸易权力,换取官商的责任:贸易税收,商船进出口的管理与服务,参与管理外贸,管束外商与外国船员,贯彻政府的有关政策法令,办理中外交涉。伴随贸易规模不断增大,英商试图摆脱清政府“以官治商,以商治夷”的贸易困境,但清政府决定广州一口通商,乾隆新设立公行,专门负责与西洋诸国的对外贸易。广东十三行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摘编自隋福民《清代‘广州十三行’贸易制度演化》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买办负责外商或外国商行内部经济和日常生活的事务,而且是由中国官方指定,受广州行商管束。鸦片战争后,由于广州行商制度被废除,外商可以自由地选择代理人,买办的性质也随之发生根本变化,变成了由外商或洋行控制的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效劳的附庸。这些买办起初都是临时雇佣的,后来由于外国洋行增设、交易增多并且存在业务关系,逐渐形成固定代理人。洋行借助买办的势力,使中国的对外贸易实际上是与在中国的洋行的贸易……买办还有另外一重身份,一些买办脱离洋行独立经营,使买办资本成为民族资本。他们身上这一特点给中国发展带来些许希望。

——摘编自廖良辉《晚清对外贸易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广东“十三行”的主要职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贸易制度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买办”社会属性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买办”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所发挥的作用。
2018-02-2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