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御制诗》中有“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说:“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则恐外人之交际频繁,又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初)恭亲王和文祥首先认识到中西方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可以通过谨慎的外交得到很大的好处。他们强烈地感到,西方列强通常能够信守条约。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

材料三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费正清
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民族危机角度评论,侧重于侵略的负面影响。从南和从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实实在在地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越来越紧地掐住江河日下的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中国近代史》

到了19世纪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从近代化角度评论,侧重于侵略的正面作用。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剑桥晚清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乾隆时期的对外政策,并概括其原因。
(2)材料二反映的清朝统治者对外态度是什么?他们在实践中是如何体现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21-01-2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写道:“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
A.朝贡贸易成为外贸主流B.海禁政策出现上下背离现象
C.区域长途贩运发展较快D.明代政府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3 . 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提到“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货物贸易,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明代
A.海禁政策已被废除B.地方政府主宰海外贸易
C.朝贡贸易迅速发展D.民间海外贸易未能禁绝
2020-07-2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这是乾隆皇帝的御制诗,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是
A.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发展潮流
B.阻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C.抑制了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D.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安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提及:“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明代
A.民间海外贸易未能禁止
B.朝贡贸易迅速发展
C.海禁政策走向瓦解
D.地方政府主宰对外贸易
6 . 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提及,“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
A.海禁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
B.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
C.区域长途贩运使海禁政策瓦解
D.明代政府并未真正实行过海禁
2018-09-21更新 | 464次组卷 | 34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黄遵宪有诗:“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对“大错”的理解最具理性的是
A.限制外商来华阻碍中外贸易
B.隔绝大陆与台湾的正常往来
C.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市场
D.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