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2019-01-30更新 | 6201次组卷 | 91卷引用:河北省雄安新区博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清朝历代皇帝都把广州贸易所获利益作为私人利益的重要来源,海关监督由内务府授权,负责把广州每年海关税收多达855000两的现银输入统治者的私囊,因此广州有“天子南库”之称。这种现象
A.使得广州保持着贸易开放状态B.表明闭关锁国未影响外贸发展
C.说明政府在财政上依赖于广州D.为近代海关管理制度奠定基础
2022-01-21更新 | 786次组卷 | 1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的根本目的是
A.限制工商业发展B.保护农耕经济
C.维护封建统治D.防范“外夷”入侵
2021-05-24更新 | 1151次组卷 | 60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B)
4 . 顺治十三年,清廷正式颁布“禁海令”,定“三藩之乱”即将结束之际,福建总督及江苏、福建、广东巡抚等先后上疏,要求废除海禁,准民出海贸易。这说明
A.海禁政策受到质疑B.明清出现进步思想
C.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D.清朝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2020-05-06更新 | 529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晚明时期,徐光启曾说:“私通者,商业。官市不开,私市不止,自然之势也。又从而严禁之,则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商矣。”据此可知“海禁”政策
A.导致了沿海地区的严重贫富分化B.严重阻碍了中外正常的文化交流
C.有效维护了东南沿海的社会安定D.使民间海外贸易走向畸形发展
2021-04-21更新 | 297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6 . 据统计,在清朝前期的196年中,顺治十二年(1655)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实行比较严格的海禁,康熙五十六年(1717)至雍正五年(1727)实行了部分地区海禁,总计39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后,欧美各国“在广州收泊贸易”,南洋地区的国家到闽、浙、江海关贸易。这反映了清朝前期
A.闭关政策受政治环境的影响B.对外贸易基本处于开放状态
C.外来侵略左右政府贸易政策D.政府对海禁的执行较为不力
2019-12-25更新 | 502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明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进出口商船的登记、纳税、收买舶船带来的货物,具体的商务则由“官设牙行与民贸易”。隆庆之后,牙行由纯粹的买卖中介成为包销外国进口商品和本国商品出口贸易的商业团体。牙行的出现
A.体现了明朝政府对中外贸易的管控
B.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
C.反映出传统闭关锁国政策逐渐松弛
D.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8 . 明代为了怀柔外国,多不向外商征税。但到明代中期,来贡的次数和人数越来越少,入贡各国又不守贡制,往往夹带私物。到弘治年间,明朝改变怀柔政策,对进口货物,均实行严厉的抽分(一种商税)。随着外商来华人数的增加,后来制定了更为详备的进口税制舶税。这说明明朝
A.外贸政策逐渐趋向正常化B.朝贡贸易开始衰落
C.外贸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D.严格限制贸易规模
9 . 对广州十三行的正确评述有(     
①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措施②清朝为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设立的机构
③是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④便利了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 . 清朝在制订本国商人出海贸易的管理制度时,依据的是"重农抑商"观念;而在制订外商来华贸易的管理制度时,依据的则是"怀柔远人"的思想。据此可知,清朝的外贸管理理念
A.对社会转型产生不利影响B.有利于扭转贸易逆差的局面
C.纠正了明代"海禁"弊端D.直接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