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三   况且提到这一段史实,尚要顾虑到一种历史名词的问题。我们无法忽略赵宋王朝期间,中国开展了一种“商业革命”和“文艺复兴”的说法。这些名目由少数日本学者发起,渐有西方和中国历史家效尤。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四   (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

材料五   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伍秉鉴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如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                                                                                     

     ——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材料六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方式。为什么说“小农们……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中国“开展了一种‘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4)据材料四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5)材料五反映清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6)试指出材料六作者的观点,并归纳出其论证的依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
2020-04-2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