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明朝前期,严禁海外贸易。明穆宗时,国家财政紧张,统治者认识到政策过于严厉并无好处,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并对海外贸易征税。这反映了明朝政府(       
A.意识到海禁政策的危害B.鼓励民间进行海外贸易
C.因时而变调整统治策略D.注重沿海地区稳定发展
2 . 明朝法律规定,“若好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全家发边卫充军。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与夷人图利者…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这一规定(     
A.是为了防止沿海军民私通敌国B.旨在限制朝贡贸易的发展
C.杜绝了中国与外国的海上贸易D.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3 . 虽然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但有确切证据表明,直到19世纪中期,中国对外贸易都是顺差,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B.西方白银的大量流入
C.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D.中国强大的国际影响
4 . 1757年,乾隆降旨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并从乾隆中期开始,清廷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管制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其主要目的是(     
A.保护资本主义萌芽B.取消外交活动
C.禁绝海外贸易D.控制中外接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代粤海关的行商作为获得政府特许专事对外贸易的商人集团,也承担着管理外商的担保责任。行商负责征税,并须向政府提供海外珍奇。某家行商一旦破产便会被流放到伊犁,同时其它行商须代其偿债。这说明行商
A.具有官商双重性质B.垄断国内外贸易
C.商业经营范围广泛D.阻碍了社会进步
6 . 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州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这一变化(     
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D.促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020-12-29更新 | 746次组卷 | 3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第一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这表明
A.明朝海禁政策实施有一定的合理性B.近代贸易带有殖民掠夺的性质
C.从事掠夺是日本对外贸易主要特点D.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
8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段描述:“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段描述反映清政府
A.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B.绝对禁止中外贸易
C.坚持重农抑商政策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020-10-01更新 | 540次组卷 | 24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西省赣州市十五县(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据史料记载,海禁下的明代走私现象远超前代,既有民间百姓的走私活动又有外交使节和沿海兵勇利用官方便利的走私行为,该现象说明
A.明朝手工业品受到海外青睐B.利润丰厚令人们铤而走险
C.封建制度衰落腐败领域延伸D.政策失当致商业行为变异
10 . 下表为东印度公司英国船只对华贸易表(1664—1753年)(单位:只)据此可知,当时
时间厦门舟山广州澳门
康熙3年—康熙61年2214505
雍正元年—雍正13年10380
乾隆元年—乾隆18年01780
总计23141565

A.“一口通商”逐渐形成B.政府注重对广州的开发
C.广州的对外贸易环境好D.雍正年间海患问题突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