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居中国历史上一个即将转型的关键时代,先有郑和下西洋主动与海外诸邦交流沟通,后有西方传教士东来扣启闭关自守大门;明代又是一个极中央集权的朝代,明太祖建立起庞大的农村集团,使得后继者不得不一次次采取内向、紧缩的政策,以应对从内、从外纷至沓来的问题。……晚明的士绅官僚,习惯于一切维持原状,在这种永恒不变的环境中,形成了内思的宇宙观,使今人看来,晚明时代显得停滞而无生气。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阅读材料并从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成功的大一统帝国,必然也是能够成功与商人集团合作,接纳商贸秩序的帝国。唐王朝得到粟特人的协助,得以成功地经略西域,一旦双方决裂,唐人变成文化保守主义者,他们也就永远失去了中亚。宋元能够从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中获得好处,也是因为友善阿拉伯商人。明初一旦禁海,有不在少数的临海子民参与或主导倭寇组织。

——摘编自张笑字《商贸与文明·现代世界的诞生》

材料二   长期以来,穆斯林商人一直是欧亚商路的主宰者。从7世纪开始,来自波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水手和商人开始学着借助季风的力量前往印度。到8世纪20年代,穆斯林水手最远到达了中国的沿海地区。唐朝对外来文化采取了非常开放的态度,中国的艺术明显受到波斯和阿拉伯的影响。宋朝依然与伊斯兰世界进行贸易。

——摘编自(英)安德鲁《世界史》


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商贸与文明”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7-15更新 | 595次组卷 | 11卷引用:历史(浙江A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这样论述“康乾盛世”:康雍乾三位皇帝对中国的历史贡献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如物产丰饶、国家稳定,对分裂势力不断围剿等。但政治上不开明,贪污腐败上行下效,文化上也十分落后,科技更是一片黑暗,再无影响世界之发明。进而指出,康雍乾时期的政治稳定是以牺牲中国发展机遇为代价的结果。所谓的繁荣也是停滞的繁荣,不是发展的繁荣。

——摘编自周思源《百家讲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中外关联,论证充分,表达清晰,不得照搬原文表述。)
2021-01-27更新 | 478次组卷 | 8卷引用:通史模式第4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迟滞与转型——明清(鸦片战争以前)-高考历史二轮突破限时训练(中国古代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清代前期的196年中,海禁不过39年,其余157年的海外贸易基本上是开放的。……规定海外贸易在些时最大的港口广州进行,本身就是一种开放,而在南洋地区的欧洲殖民地国家,中国商人均不受“只许在广东收泊贸易”的限制。

——黄启臣《清代前期海外贸易的发展》《历史研究》1985年第4

材料二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打“闭夫锁国”政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于清朝“鸦片战争前”的对外政策,你认同材料一、二的哪一观点?请依据材料或所学知识说明理由(仅列出观点,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