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元继承了唐代的制度,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宋代的重要通商口岸有广州、泉州、杭州、明州、温州等处。元代的重要通商口岸又增加了上海、澉浦(今浙江省海盐县)、庆元(今浙江省宁波市)等几处。市舶的税收,在宋元两代是一笔重要的财政收入。当时的中国海舶,从设备、运载量到航行技术,都是世界最先进的。日本、朝鲜、印度支那半岛、缅甸、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诸岛、菲律宾群岛、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波斯湾沿岸、阿拉伯半岛、埃及以及非洲东部和地中海沿岸各地,当时都跟中国有海上交通和贸易往来。丝绸、瓷器、漆器、金、银、铅、锡等是中国外销商品的大宗,珍珠、玳瑁、犀角、象牙、珊瑚、玛瑙、乳香、胡椒、药材等则是从国外输入的主要商品。宋元朝廷都比较重视贸易,对海外来的商人和使节,给以款待,有时还赐予官职。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材料二   海禁政策成为明朝一代禁止私人海外贸易的皇明祖训。清初畏惧海上抗清势力,规定“片板不许下水,粒货不许越疆”。康熙五十六年禁海令规定:不准大陆商船出海前往南洋等地进行贸易;对来中国贸易的外国商船,“令地方文武官员严加防范”。还关闭和收缩对外贸易港口明朝政府用牙行制度控制对外贸易。每当外国贡舶到达港口时,牙行便前往看货,并将货物报官,待派官抽分以后,才由牙行带领内商前来贸易明朝将丝绸、铜钱、铁器、硝石、硫磺等列入禁品。《万历会典》规定:“凡将缎匹、绸、丝、绢、丝绵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货物船只并入官。”清朝对出口货物的限制更严,粮食、铜铁、硫磺、硝石、书籍等物严禁出口,丝织品、茶叶、大黄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外国使者和外商,明清两朝防备极严。明朝禁止中国官员、百姓和“夷人接触”。清朝乾隆二十二年以后,先后四次颁发《防范章程》,对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住处所、行动自由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摘编自徐明德《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历史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我国对外贸易政策比之宋元时期发生了什么改变?并概括其表现。结合所学,简析这种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
2 . 学者晁中辰的著作《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中有如下章节:
第四章永乐年间海禁的松弛与郑和下西洋
第六章西方殖民者的东来与正德年间海禁的废弛
第七章嘉靖年间的严禁和海商集团的反海禁斗争
第八章隆庆开放与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
第九章明末海禁的废弛和郑芝龙海商集团的兴起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明朝实行海禁主要是为了防范西方殖民主义者
B.海禁的废弛打破了传统的天朝心态和华夷观念
C.明朝统治者借海禁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D.明朝实行海禁与维护其宗藩朝贡体制有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嘉庆时期,政府规定行商之间,联保具结,彼此必须为对方承担相应担保责任,同时,还要求沿海各地方政府必须对拖欠外商债务的中国商人予以重罚,“拖欠夷债者,以示重法,所以示调剂之平”。清政府这些举措意在(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保障外商政治权益C.维护对外贸易秩序D.完善沿海经济立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 立南海郡,任命任嚣为南海郡尉,以番禺作为郡治。任嚣依山傍水修筑番禺城,史称“任嚣城”。任嚣城是广州最早的城池,位置在古番山和禺山之间。汉高祖三年,赵佗继任嚣为南海郡尉,乘中原战乱,自立为王,“任嚣城”被扩建成周围十里的都城,史称“赵佗城”。东汉,重修赵佗旧城,始称广州。广州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从汉代开始已与海外国家发生贸易。

随着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提高与海外贸易的高度发展,到唐宋时期广州成为当时中国的第一大贸易港。以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为标志,唐朝进入战乱不息的中后期,特别是吐蕃占据西域,隔断了丝绸之路。北方的战乱使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移向长江流域,东西方交通重心从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广州远洋交通空前频繁,成为东西方海上交通枢纽。北宋时,辽、夏两国阻隔西北,陆地“丝绸之路”继续衰落,使海上“丝绸之路”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广州成为岭南地区最大的手工业、商业和贸易中心。

材料二 到明清时 期,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是把广州作为他们与中国交往、贸易的突破口。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设立四口通商,广州居首,西方殖民者纷纷到广州设立商馆,进行贸易。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王朝关闭江、浙、闽3个通商口岸,广州又成为惟一的外贸口岸,对外贸易和交通空前繁荣,推动了广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城市建设也得到了发展。1841年,鸦片战争后,广州城破坏惨重,商业凋零,外贸日减,外贸中心地位日渐衰落,逐渐由上海代替。鸦片战争虽使广州城市受到严重损害,但也导致了沙面租界的形成和西关、河南的发展和建设。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进入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计划经济的实行,政治、文化生活的改变,加之当时国际环境的恶劣,广州濒临港澳,地处资本主义包国封锁的前沿。在这一切因素的影响下,使广州现代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特殊时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国际形势极有利于广州,广州进入了健康而迅速的发展时期。

——以上材料摘选自陈代光教授的专著《广州城市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古代史上广州城市地位并列举相关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广州城市发展在鸦片战争之前和之后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建国后广州城市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前和之后的变化及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嘉靖二年,日本使宗设、宋素卿分道入贡,互争真伪。市舶中官赖恩纳素卿贿,右素卿,宗设遂大掠宁波。给事中夏言言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据此推知
A.闭关锁国政策开始实行B.对外贸易受到严格限制
C.对外贸易受到基层质疑D.市舶贸易导致倭患严重
2022-01-01更新 | 923次组卷 | 1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12月联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
6 .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八月,议定“有贩米私出外洋者……严查禁止,使湖广、江西贩买之米俱入江南、浙江地方,则米价自平”。乾隆十四年(1749年)三月,湖广总督在议及降低米价措施时,要求防止“搬运出洋”,“于通洋口岸,严查禁惩”。清政府的这些措施旨在
A.严格限定区域间长途贩运B.提高两湖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
C.极力维护国内市场的稳定D.消除江南经济发展区域性差异
7 . 鸦片战争前中国有一个书生写信给胡夏米(东印度公司的商务代表):“福省官员,唯将军最喜英国之船进关,卖货税例,乃是将军收管。你船到了福省,代你作个通事,未知用否?”此信反映了
A.“一口通商”外贸体制实际上已有所突破
B.福州已经成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外贸港口
C.官员腐败已经成为清政府政治生态的顽疾
D.知识分子已经意识到学习西方的重要作用
8 . 有学者指出:当古代中国历史上首次面临先后来自海盗及日本倭寇骚扰时,明朝廷采取海禁政策就是基于“筑长城御敌于千里之外”的思想,欲利用海洋这一天然屏障以阻隔海上敌对势力进犯。在该学者看来
A.海禁政策造成了严重的后果B.倭患严重危及明朝专制统治
C.明朝国家治理水平较为低下D.海禁政策的制定具有必要性
9 . 明嘉靖年间,浙江巡抚朱纨在闽、浙强化海禁,捕杀“通倭”的豪商富贾多人。结果朱纨被闽浙官员攻击其“擅杀良民”。朱纨上奏说:“去外国盗易,去中国盗难。去中国濒海之盗犹易,去中国衣冠之盗难。”最后其被革职按问,愤而自杀。这说明当时
A.海禁政策已名存实亡B.朝廷鼓励私人海外贸易
C.出现开放海禁的呼声D.江南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2021-12-15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名校联考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清初沿袭明朝的海禁措施,继续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民间的海外贸易始终不能突破封建国家权力的约束。由此可知,当时的闭关锁国
A.削弱了明清专制帝国的统治B.隔断了东西方科技的交流
C.造成了国内社会矛盾的尖锐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021-12-04更新 | 2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普通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